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60

  

浅析宋词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

◇ 林 霓

  [摘要]宋词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把握好当今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利用宋词文本的独特性,运用朗读、意境创设、形象分析、结合背景、拓展练习等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审美情感进行激发和培养。
  [关键词]宋词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策略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充满“技术性”和“快餐式文化”的时代,与含蓄的古典艺术相比,现代文化张扬着强烈的生命欲望,生命感直露的文化的泛滥不应该掩去流芳千古的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瑰宝。在平平仄仄里,在中国文字的巧妙结合中,似乎可以听到远走时代的足音,也找回一些不曾细心体味过的情感体验。我们在现代社会寻觅的应该是这样一种含蓄的,净化了欲望的清澈情感体验,我们的内心需要的正是一种古典人文的气息和意绪。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宋词单元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宋词独特的文本特性,结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特点,对学生审美情感进行激发和培养。具体说来,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朗读,在朗读中培养音乐美感。
  有限的课堂,老师往往注重把认知信息传递给学生而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上,朗读是学生第一步接触文本。宋词的音乐美感是丰富的,长短句配合,平仄规范,都使宋词读来如旋律般优美动听。朗读可以使学生初步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在读音变化中,在节奏与韵律变化中去尝试把握细微的情感变化。
  二、分析意境,在意境里体味情感的寄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以境界为最上”,宋词教学的意境是语文教师要重点讲解的部分,因为意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词作感情的表达,这也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突破口。词境的幽细深婉最能言说人生复杂细腻的情思。讲解意境要先为学生逐一分析构成意境的一组意象,引导学生在一些客观的物的描写中如何组合成一副富有感情的画面。比如《雨霖铃》,教师首先要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出现的客观景物,“寒蝉”、“长亭”、“都门帐饮”、“兰舟”、“暮霭”,这些客观景物描写单独并不能引发学生的感情,教师应该把它串联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各个意象进行解读,并在意象解读中一步步带领学生带着自身情感体验进入到组合成的整个意境里,去揣摩那一山一水间蕴含的深厚的情感,用动情的语言,以自我代入的方式或者借助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同情,让学生产生对作品对作者感情的共鸣。
  三、把握形象,在形象的塑造中体会深沉的感情
  如果说教师在宋词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分析意象是帮助学生奠定了审美感情的基础,那么进一步对形象的把握则是使这种隐约的情感变得更加具体化。词不像小说,人物刻画入木三分,但词的细腻描写常常是引导读者去亲近形象把握形象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宋词教学中不可忽略一些细节,要充分挖掘出词中塑造的形象。比如《声声慢》,“最难将息”,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未能入睡的女子,“晚来风急”,天渐晚渐冷,这个女子独自一人“三杯两盏淡酒”依然无法消除寒冷,“守着窗儿”,倚在窗边的她,看到“雁过也”,还看到了“满地黄花”,听着细雨滴滴答答。这样顺着词句塑造起一个孤独凄婉的女子形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苦情感,而且更清楚地体会到这种愁苦是源自于孤独凄苦,这种孤独凄苦是源自于一个柔弱女子晚年寡居的现实。
  四、结合背景,充分理解个人情感的抒发和时代的现实。
  任何古典文学的教学都存在这样一种困难,就是文本的写作背景是离我们的现实生活甚为遥远的历史。要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就必须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走回历史,去理解那种情感发生的根源,把握时代的现实,在历史背景里充分理解了情感之后要带回到现实里去体验和审视。如《虞美人》,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本应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现实却偏偏连遭不幸:南唐国土被迫割让宋朝,30岁不到就丧妻失子,性情率真却终沦为阶下囚。只有这种深刻的人生悲喜经历,才能有这样真切感人的佳句。好词应该是观照历史也观照现实,我们是要把它作为培养审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的途径来教育学生,该看到李煜从怀念故国的感性情怀里唤起了他自己人生悲欢交加的最深层体验,上升到生命本身的的感悟——从生命到宇宙,已经超越亡国之恨,成为人类的一种共同情感,人生有限而天地宇宙无限,人生的愁苦比起奔腾的江河是渺小的。这点是极其容易就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的。
  五、拓展练习,真正把宋词融进学生心灵体验中。
  以上四点仅仅是针对课堂上而言,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课后一些拓展练习,如学习填词,改写,宋词朗诵会,宋词读后感等等来补充课堂教学,让宋词真正从课本里走进学生的心灵,培养起他们的审美情感。
  总之,语文审美教育对唤起学生沉睡的感悟,挖掘发现美的眼光,都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培养起学生的审美情感才能使学生的审美活动更具自主性。在教材的众多文本中,宋词细腻的抒情方式、丰富的情感内涵,充满心情意绪的古典人文气息,成为教师进行审美情感培养的最佳文本教材。教师要对宋词教学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更多优良的教学策略,带着一种词情诗意进入课堂教学,让我们的学生情感更加丰富,在生命欲望张扬的当今时代里依然能带着一颗古典的诗心寻找心灵的满足。
  
  参考文献:
  [1]董学文.美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慧.诗歌教学与审美教育[J] .当代教育科学,2009(14)
  [3]邓乔彬.唐宋词美学[M] .济南:齐鲁书社,2004
  [4]吴惠娟.唐宋词审美观照[M]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5] 宋其蕤.语文教学美学论[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6] 谷守莉.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06)
  
  作者简介:林霓(1985-),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语文学科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文审美教育。

浅析宋词教学中审美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