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响。尤其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网络冲击下语文教学中对经典的重读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并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语文教学;经典重读
一、何谓经典?
对“经典”的定义一直以来众多学者都没有统一的定论。一般被认为是经过了一定时间考验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的解释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 卡尔维诺认为“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你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作品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像是在重温的书。”我个人认为,“经典”应该是人类思想文明的精华,是经过千锤百炼、千淘万挑万选、千秋万代而得以传承下来的精神文明成果。它承载着人类普遍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具有超时空性和永恒性,不受族、国家、地域、语言等的限制和约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这里所说的经典重读正是基于此认识之上的,因此,包界的、全人类的所有经典作品。
二、网络时代经典重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这里所说的网络时代是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的时代。 网络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学习、交流、生活等各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其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比如,随着许多电子媒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读文入了读图时代。时尚阅读代替了经典阅读。很多中学生对人类文化“经典”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即便阅读经典,也是快餐乐式的读。这样的经典阅读很难达到阅读经典应该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比如许多学生认识宋江、曹操等文学形象都是通过电视这些人物的了解远不及对成龙、周星驰的了解。总之,网络时代经典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令人担忧。
三、网络时代经典重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经典是蕴涵着文明的精华,也是迅速了解传统文化精髓的最佳途径。而对经典的阅读,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此担负着不可推任。“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因此,它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面对网络时代语阅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以及倡导素质教育历史机遇,经典阅读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培根的这句话充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而文学经典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结晶,是陶冶情操性格的精神食粮。
阅读经典使我们增长知识、增加智慧的同时,更能从经典中汲取力量,使我们内心坚强,意志坚定。这样,我们在面对痛苦时,就能对而不至于稍不顺心就消沉、颓废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当我们感觉无路可走时,能找到一条精神出路。近年来频频传出学生情出现问题或学业的压力而产生种种过激行为的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相信倘若他们读了我国古代的文学经典大概不会轻轻生。因为先贤庄子早就教我们在无路可走的时候要向内发展,寻找出路。
(二)经典重读对重建国人统一的意识形态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前面说过,网络的多元化、信息化、开放化等特征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对学生产生了一影响。另外,西方一些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消极思想也逐渐的影响和侵蚀了许多人的心灵。而中学时期正是一个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又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在这一时期教会并培养他们积极的思维方式和正值观念是及其重要的。面对这样的大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明白要形成什么样的价值观念。
(三)经典重读对弘扬民族文化有高度现实意义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征。网络时代加速了各种文化的相互吸引和融合,这必然会使本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甚至侵略。因此,让学生认识和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至关重要。而这一切同样需要语文课程担当重任,需以引导学生读经典的方式来完成这个重任。让他们从经典中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通过阅读其他民族的经典作品也他民族,从而产生判断、消化和吸收的能力。这样,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才能在世界文化之林自己的一席之地。
(四)重读经典对创造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经典为过去所创造,读经典是为了从中汲取精华从而创造新的时代经典。只有在广泛阅读、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有比借鉴、有吸收、从而完成新的创造。这样才有可能形成独具特色的一家之言。当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创造力是保持和增强家、一个民族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认识经典、阅读经典、喜欢经造经典。对此,语文课任重而道远。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经典,今天我们重读经典就是为了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以展现我们新时代的理念和文化。只有有真正的了解,才有资格去继承和批判,也才有能力进一步地创造新的时代经典。即:返本开新。因此,经典重读在当下便显迫切和必要。
参考文献:
[1]王丽编,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赵志伟编著,旧文重读——大家谈语文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邵冰华,非纸质文本下经典重读问题[J],安徽文学,2007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周艳艳(1984-),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08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