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28

[ 王宇珍 文选 ]   

基于中介语理论的偏误分析

◇ 王宇珍

  [摘要]本文依据偏误分析的理论框架,将所收集的学生习作中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类并探究其深层原因,以期对今后的英语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字]偏误分析;大学生习作;第二语言习得;英语教学
  
  一、引言
  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瓶颈,教师更是苦于批改错误百出的学生习作。然而Corder认为学生的偏误有积极意义:通过偏误分析,教者可得知需要教什么;研究者可洞悉学习者的习得过程;学习者可探测其对第二语言的假设正确与否。[1]
  二、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Selinker首先提出中介语概念,认为中介语是个连续体,用来描述学习者由母语到目标语之间的状态,它介于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向目的语靠拢。[2]
  中介语的提出为错误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1969年Corder提出了“偏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又称“错误分析”,该理论认为二语学习者犯错是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其所犯的错误可以反映他们语言习得的水平。该理论区别了错误(error)与失误(mistake),认为错误是由于对某种语言规则的无知而出现的语言使用上的偏差,它反映学习者在外语水平方面的欠缺,学习者自己难以发现和纠正,教师应该加以恰当的指导;而失误是指由于偶然的疏忽而没能正确应用已知规则而造成的语言行为上的错误,学生能够自行纠正。[3] Corder于1975年提出偏误分析的五个基本步骤1)收集语料;2)找出语料中的错误;3)对错误进行描写归类;4)探讨错误产生的原因;5)评估或者给错误划分等级。
  三、数据收集
  本文语料收集于英语专业专科二年级学生的平时习作中。下面笔者将依据偏误分析理论对语料进行分类并多角度诊断其深层原因。
  四、偏误归类
  本文的语料偏误分类主要着眼于语言错误,而不涉及内容,结构或风格方面的错误。James认为语言学习者的偏误常出现在三个语言层面:本体层面,文本层面和语篇层面。[4]笔者将所收集到的语料归为以下四类:1)本体错误(主要指拼写,标点等错误);2) 词汇错误;3)语法错误;4)语篇错误。
  (一)本体错误
  (1)拼写错误在学生习作中屡见不鲜,笔误或识记不清都会导致此类错误产生,如:
  ①After they express thereopinion,he dicided to buy the cheaper one.
  ②Tearetowstudentsintheclassroom.
  例①中的‘there’和‘dicide’应该是‘their’和‘decide’.这是由于发音相似而造成的拼写错误。‘tow’在例②中可能是疏忽大意引起的笔误。
  (2)标点错误
  ①Someofuscleanedthewindows,somesweptthefloor.[逗号粘连错误]
  ②Sheisreading《GoneWiththeWind》.[英语中不使用书名号]
  ③Heasksmewhattimeisit?[间接疑问据应将问号改为句号]上述标点使用错误是由于写作者的中文负迁移和不熟悉英文标点符号使用规则造成。
  (二)词汇错误
  (1)词性错误
  ①Ifyouworkhard,youwillbesuretosuccess.
  ②My grandfather tells the story very vivid.
  例① 中,本该用动词的地方用了其名词词性。例②中‘vivid’应使用它的副词形式‘vividly’,因为它在句中修饰动词。
  (2)词义错误
  ① The price was risen by government.
  ②He finally resolved the problem.
  例① 混淆了 ‘raise’ 和 ‘rise’,误将不及物动词‘rise’ 用在了被动语态,应改为‘raise’。例② ‘resolve’也有寻找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之意,但它多用于解决争端,而‘solve problem’才是正确搭配。
  上述错误是混淆了词汇间的细微差别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因为搭配不当引起的错误:
  ③It is better for students to look look book at home than to do part-time job.
  这样的中式表达,是由于写作者的中式思维导致的字对字的翻译。再比如用 ‘a big rain’来表达‘大雨’之意,事实上英文要用heavy来形容雨很大。
  (三)语法错误
  根据James的分类标准,语法错误从词的形态和句法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分析[4]。由于词的形态错误在词性错误一节里已有所论述。本节主要针对主谓不一致,时态,单复数误用等语法错误。本质上而言,前者是改变词义或词性的派生词素出的错;后者是标识语法范畴的屈折词素出的错。
  (1)词的形态错误
  ①There are six book on the bookshelf.[应该用复数形式books]
  ②They are the most ugly stone heads I have ever seen.[应改为 ugliest ]
  ③He always go home at five o’clock.[应改为goes].
  ④ He fighted in Flanders in the First World War.[ 改为fought ]
  (2)句法错误
  句法错误最常见就是不完整句(Sentence Fragments),不间断句(Run-on Sentences)或错误句型结构等等。
  ① After finish cleaning the rooms.We always play with the children.[不完整句-after引导的句子不能独立成句]
  不间断句就是将两个完整的句子不加任何标点,也无任何连词地连成一个句子。这也是中国学生习作中典型的句法错误,如下:
  ②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play computer games.
  ③These people *either too old or too young to clean the house.[缺失谓语动词]
  (四)语篇错误
  语篇错误主要指误用,少用或过多使用衔接词,另外代词的指代不清也属于语篇错误。
  ① Since I want to go to a good school, therefore I am trying to raise my test scores.
  ②Although it rained heavily, but we still went shopping.
  ③And we can also know the society by serving yourself.[代词指代不清]
  五、偏误诊断
  (一)语际错误
  母语干扰引起的偏误称为语际错误。前文例子中大多数属于此类错误,比如用逗号连接两个完整的句子就是受汉语的影响。由于汉语不通过词缀的变化而改变词性,使得中国学生经常误用词性。另外,时态使用不当与不间断句是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语法错误,也是由于中英两门语言的巨大差异造成。再如有些中式表达更是有明显受汉语干扰的痕迹。
  (二)语内错误
  并非所有的错误都是母语干扰造成的,有些是因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错误理解引起的,比如把某些规则概括过头,或是错误地衍生一些规则。比如学习者知道英语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是加后缀–ed,于是把这条规则错误的应用在fight上。还有3.1.2.节中例③,学习者虽已经了解英语间接疑问句的相关语法知识,却忽略了另一个细则,没有把疑问句式改为陈述句式,而且后面的问号也应改为句号。这就是未能正确掌握目的语规则造成的语内错误。
  (三)交际策略错误
  交际策略错误指学习者为使交流顺利进行,当学习者碰到不会说的词汇时,常常用一些近似但不正确的说法来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学生会用‘water ball’ 来表示 ‘polo’的意思。学生习作中也常常出现类似的错误。
  (四)诱导错误
  学生语言错误也可能是教师讲授或学生练习不当导致误解造成的,即教学诱导错误[4]。比如,老师将enjoy 作为like的同义词讲解,若老师对两者各自的用法区别不加以强调的话,学生很可能会写出这样的句子I enjoy *to learn English。因为学生把已学过like 的用法套用到enjoy上了。
  六、启示
  从上文分析可见母语的影响是写作中犯错的首要原因,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另外,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不仅仅停留在拼写上,而要真正掌握词性,用法,搭配等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语内错误和诱导错误。同时学生也要通过多练多写来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者的错误具有启示性,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并能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以此了解学生的二语习得过程及学习策略,相应地给予指导。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62.
  [2]Selinker,L. Interlanguage [J]. Interlanguage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X, 1972:209-230.
  [3]Larsen-Freeman. D. & Michael. H. Long.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57-62.
  [4]James Carl.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154-189.
  
  作者简介:王宇珍,助教,硕士研究生 宝鸡文理学院外语系。

基于中介语理论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