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09

[ 廖金枝 文选 ]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个案研究

◇ 廖金枝

  [摘要]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对有心理疾病的新生。本文是在个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生适应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原因,联系实际,提出了一些针对该生适应教育的辅导对策。
  [关键词]大学新生;神经官能症;辅导对策
  
  一、个案情况
  学生甲,女,土家族,单亲家庭。父亲早逝,靠母亲做农活拉扯大。该生学习很认真,对自己要求很高。高中神经崩的很紧,出现失眠,食欲不振。高二时因为一次考试失利,怕同学看不起,就不敢和别人交流,后来逐渐发展到不敢看别人。看医生后,被确认为神经官能症中的惊恐症,服药后渐稳定。
  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环境和新的同学关系,她的精神又紧张了起来。由于怕室友误解,刚进寝室的时候,她就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了大家,可告诉完后又很后悔,怕室友看不起她,又怕室友告诉别的同学,为此她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当她准备和新同学交往的时候,她觉得别人已经知道了她的病情,而且总觉得自己看人时的眼神很怪,怕别人看到她的怪眼神之后害怕,所以很苦恼,不敢交往。周末的时候怕出去,可呆在寝室里,又觉得好孤单,希望室友能留下来陪她。而且变得特别的敏感,经常在寝室叹气,有时候还会哭。开学一个多月,除本寝室的同学,班上的其他同学她一个都没有说过话。
  二、问题原因分析
  神经官能症又称神经症、精神症,是一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组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应激障碍,是一组机能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社会功能相对良好,自制力充分。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虚症、恐怖症、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1]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结合该女生的实际情况,原因分析如下:
  (一)排除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失眠、食欲不振和头痛原因。
  (二)排除家族精神病史原因。
  (三)对学习的错误认知 由于家庭条件艰苦,该女生仅靠单亲的母亲辛勤劳作而得以读书,每当成绩考的不好的时候,她就特别自责和内疚,觉得对不起母亲,心里很痛苦。她错误的认识到:只有取得好成绩,才对得起辛苦的母亲,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回报。可是她没有意识到:母亲送她来读书,不是为了考试的名次,而是要她好好的掌握知识,把所学的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是为了女儿,不是为了母亲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仅凭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全部,一个人的能力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如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四)过于敏感 由于来自农村又是单亲家庭,升入市里面的重点高中以后,与城里的孩子或是镇上的孩子相比,感觉自己很土气,除了知道学习之外,什么都不会。而且进入了强手如云的高中里,连自己唯一可以骄傲的成绩也没有明显的优势,感觉很自卑。而且从农村考进市重点的学生不多,她没有几个可以说话的朋友。半年才回家一次,心里很独孤,因此对周边的人和事很敏感。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了进入大学。
  (五)没有及时的进行心理治疗 在去看精神科的时候,医生已经诊断出来了是神经官能症,而且还说明了是惊恐症,但是没有推荐去看心理医生,而只是一味的用药来维持。
  三、辅导对策
  (一)为她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由于该生现在主要在学校学习,接触的人和事大多数都是局限于校园里的,所以这里讲的环境主要指学校的环境。
  1.高中校友勤走动,消除该生的陌生感刚进大学,各方面都不是很熟悉。像她这类对陌生人很敏感的学生来讲,刚开始能和高中校友一起慢慢适应大学生活,那是最好不过的。和她的交谈中得知,她还有一个高中同学在外国语学院。于是我找到她那同学,把该生现在的情况和她说了,因为她俩都知根知底。后来从该生的口里得知,虽然她们俩课业都很繁重,不过她们每个星期至少见一次面,互相聊聊最近这个星期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一起慢慢的适应大学新生活。
  2.寝室里营造家的感觉寝室是她大学生活开始的地方,在这里,她最先见到了她的大学同学,并且与她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开学一个多月了,她和室友们都慢慢的相互有了了解。室友都觉得平时应该多关心她,照顾她,友好相处,让她有家的感觉。周末出去玩的时候,也邀请她出去,尽量别让她一人呆在寝室无所事事。
  3.班级里营造友好信任的氛围该生的病情还没有严重到不能上课的地步,所以除了寝室之外,班集体也是她生活的重心。每次开主题班会的时候,我都会让学生们自己发言,讲述刚进校的这一个多月里让他们自己感动的事情,让他们认识到友好环境对一个刚进校的新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从而让他们自己有营造友好环境的意识。对于该生的每一次主动发言或是主动参加活动,我都会及时的表扬,同学们也会用热烈的掌声给与她鼓励。
  (二)耐心开导,增加信任
  高中的时候,主要是班主任在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突然进入大学,各科老师都是上完课就走人,不再像高中老师那样管的那么细致。通过谈话,了解到了她的现状、困惑,并针对她的问题,及时的给与开导和帮助。而且通过谈话,增加了该生对我的信任,这对于我工作的开展时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杨新宇、李齐全、胡鹤玖: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问题的分析与教育措施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3期(总第63期)
  [2]陈 丽 香: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及其途径探析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7月
  [3]http://baike.baidu.com/view/264299.htm?fr=ala0_1_1
  
  作者简介:廖金枝(1983-),女,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