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人都有展示表现的欲望,对于英语语言学习而言,行动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参与行动任务的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做,去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要一定能够行动展现,让大家感觉到,让大家看到。英语语言的学习掌握更多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的,行动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英语语言;行动学习
一、行动学习的定义及其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表现形式
倡导“学以致行”(from Knowing to Acting)是当今国际课程与教学领域改革的焦点之一。行动学习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行动学习法是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创造性地研究解决问题和展开实际行动四位一体的方法。它是以行动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支持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是四位一体的学习方法。①“行动学习”这个术语的全部含义是,通过行动进行学习。②马克沃德(Marquardt,1999)则将行动学习看作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项目,行动学习是由小组组成,小组致力于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相互支持,同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为了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的需要,行动学习试图通过提高团队的学习,产生团队新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利用团队的综合资源,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这一方法所依赖的要素包括:实际的问题,具有不同背景的多种智力资源,解决问题时的探究技巧。③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参与行动任务的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去做,去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要一定能够行动展现,让大家感觉到,让大家看到。
行动的形式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与学习中是丰富多样的,如游戏;模拟真实情境;课堂上学生的各种参与形式,回答问题等;书面写作;参加英语角与英语沙龙;与外国人通信;戏剧表演;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各种展览会、世博会等的翻译;还有在各种课外活动中的表现与参与。在家中﹑在社会生活中等的实际运用英语的行为或者活动,比如在各种广交会﹑博览会上当兼职翻译等,也都可以看作是学习英语的好机会。
二、英语行动学习的心理学基础和学习中需要克服的各种心理障碍
(一)英语行动学习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1.多元智能说
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一定义包括:①智力离不开实际生活情景;②智力应该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它必须而且只有通过解决时间问题来体现。在一个具体的环境中,谁最能解决实际问题,谁就是最富有智力的人。③智力与创新分不开的。能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重要的创造和服务,就是智力的最高表现。④加德纳提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通过接受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这些智能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协调的发展。
结合英语语言的学习特点,英语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智能种类可能不同,智能只有在那些奇特的个体上,才以单一的形式表现出来。除此之外,几乎在所有的人身上,都是数中智能组合在一起解决问题。所以课堂教学要开发﹑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英语语言学习在侧重培养这四种智能以外也可以结合学生其它智能的培养来进行的。这样才会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有创意。
2. “从做中学”观
杜威尤其强调人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他认为,任何书本都不能替代人的直接经验。因而,杜威反对传统教育的“静坐”、“静听”等学习方式,认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杜威也反对以获得或积累知识为目的的教学,认为这是成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学生的,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经验。教育所应真正关心的是学生的活动,是怎样为儿童提供一个“从做中学”的环境,并指导儿童学会选择要做的事情和要参与的活动,把儿童的个人经验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英语语言的掌握除了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更多需要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听﹑说﹑读﹑写﹑译均是如此,尤其是为输出性技能的说和写,没有大量的运用是不能真正掌握的。而行动学习的最大特性是行动性,强调“学以致用”,通过行动来学习与发展深化知识。
(二)学习中需要克服的各种心理障碍
“做中学”就是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学生也应该抓住或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去行动展示,在实践中提升自我。而从想展现转化为一定的行动,学生也是要克服一些心理障碍的:
1.坚决突破“哑巴英语”,就是要积极去行动、去多说,树立英语是说出来的观念和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的最终培养目标只要求学生(非外语专业)经过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粗通英语,借助词典阅读一些普及性的专业材料。这种重知识积累、轻语言应用能力的做法,是导致“哑巴英语”的主因。加入WTO后,外语教育的重心要回到交际功能上来,并分终极目标(大学阶段)与阶段目标(小、中学阶段)。着重加强听、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力推进专业课程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彻底摆脱“哑巴英语”的尴尬。
2.在实际学习中,有许多学习者总是担心自己学习不好这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心理障碍。其实不然,只要一个学生的母语能说的清晰流利,那么他也要相信自己英语也一定能说的那样好的。“征服英语不需要高智商,不需要高学历,只需要疯狂地、持续地操练、再操练!”“流利的英语靠的只是百分之一的知识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刻苦操练!”这是李阳对征服英语有着这样的理解。
3.有些学生在生活中不善于交际,有些社交恐惧症,反映在语言的交流与学习中就是缺乏的正确观念﹑习惯与勇气。鼓励学生在不怕说错,大声说。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学生说英语,底气不足,声音小的像苍蝇一样,需要附耳去听,才可以听的到。有时候急得恨不得帮他说算了。每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内向,害怕犯错。
三﹑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交际能力,各种形式的行动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行动是英语语言学习与认识自我之间的桥梁。
英语在我国是外语,是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是学习西方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必备的语言。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的交际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英语语言的功能。所谓交际能力既是:运用英语语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是在所面临的真实情景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填补信息沟,达到交流思想的能力;也是一种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以及与我国文化的差异,知道何时﹑何地﹑何种场合对谁该用什么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英语达到交流的目的。7英语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交流,语言的最大功能是交流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生英语时和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能是单纯地背诵单词﹑研习语法等,要加强实践,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
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不断认识学习对象——英语以及英语所包含的一切,如英语单词﹑语法﹑英美文化﹑英语国家风情与社会习俗等等一切英语语言及其这个语言载体承载的或者其反映的世界。所以行动就是介于英语语言学习与认识发展自我之间的桥梁。
四﹑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行动的条件与机会,让学生在行动中推进英语学习和自身的优化发展。
(一)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
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是发展英语交际能力的基础与必要条件,教会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给学生讲解必要的发音技巧和规律,能帮助他们发展英语思维能力,防止实践的盲目性,变被动地模仿语言为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进行英语基础语言知识教学与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实践,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要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学生以行动学习小组的方式开展活动,围绕着具体任务去行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行动
指导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的发展与进步三个方面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设计问题时,应坚持三个基本原则:①应围绕着英语学习的难点﹑重点,突破这一点,学生的学习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②应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分配不同的角色或任务;③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感觉到有用,才能激发他们真正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创设交流、表现的舞台,指导学生展现行动结果
1.教师创设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气氛
教师要创建一种宽松愉快﹑和谐合作,具有适度焦虑和较少心理压力的心理氛围和具体﹑直观﹑生动﹑活泼的言语情景。让大家真切地感到“你行,我行,他行,人人都行;你棒,我棒,他棒,人人都棒;你能,我能,他能,人人都能”,从而积极的参与其中。这样的氛围与教师的和易的态度,对于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的态度与对学生的信心学生是可以感受到的!这一点可以借鉴父母教育小孩,小孩很小时候,做父母的开始一个字﹑一个词的教,而且不厌其烦。同时父母相信孩子一定能说话﹑能说好,很有耐心与信心的,而丝毫没有焦躁不安的情绪与急躁的行动,父母也常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所欣喜若狂!父母的态度感染了小孩,小孩说话往往也是进步很快的。英语行动学习可以借鉴此点。
2.给学生提供行动展示的机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要想展现,就需要有行动机会。首先,教师在课堂设计上,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设计,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参与决定的权利,让学生参与学习内容及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把他们的参与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要在时间上给予保证,教师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做倾听者,要给予学生行动展示的时间,也不能让班上极少数特别爱展示的学生把机会全占了,一定要给予其他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一些机会。再次,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给他们分配适宜的行动展示任务,鼓励他们发挥各自优势,改善弱项,全面提高。比如,在小组角色分配中,可以让口语好的学生做发言人,善于写作的做记录等等。根据个人特点,而分配不同的扮演角色;角色也不能固定,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角色。这样做对于教师来说也是很难的,要尽可能地了解的学生,无论是提问﹑复述﹑背诵﹑朗读﹑讨论﹑辩论﹑表演,要恰到好处地适应学生的欲望与能力,使他们正好能最大限度地显示自己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H. 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Addison Wesley Longman.2001
[2]Marquardt Michael,(1999).Action Learning in Action:Transforming Problems and People for World-Clas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Davies-Black Publish.
作者简介:王友(1981-),男,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大学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