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72

[ 翟静梅 文选 ]   

作文课堂教学法初探

◇ 翟静梅

  [摘要]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上作文课永远都是枯燥的。那么怎样给他们创建一个独特、有趣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不得不成为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在实践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经实践证明,我认为我提到的五种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终目的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兴趣;课堂;作文
  
  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如果远离社会,把握不住时代脉搏,就写不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时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逐步培养他们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良好习惯,并积极对其进行评价,畅谈自己的见解,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主人翁精神,又能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我根据近半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摸索出一些指导学生写作的肤浅经验,供同行参考。
  一、选取能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题目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关键
  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常常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学生们,那就是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后,学生们常常认为没话可写,勉强完成,应付了事。长此以往,作文水平很难提高。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所布置的作文题目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不出他们的创作欲望,写作热情自然提不起来,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教师在上作文课前,一定要选取一个能吸引学生的题目,才能保证作文教学的顺利完成。那么选取怎样的题目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我认为第一是新鲜,因为新鲜的东西才能调起学生的胃口,只有胃口被调起来了,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写作,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尽最大努力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提供使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而一旦学生的创作欲望被激发起来后,那将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写文章就会水到渠成。
  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作文的心理,因此要让学生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选题应不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进行作文训练,在写真事的基础上自由发挥。选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写各种不同的或能引起争论的题目。比如说,我在讲授完《沁园春·长沙》后,让学生以“恰同学少年……”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开始学生不理解这个标题到底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提示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想他年轻时侯的朋友,你们正值青春年少,你们的青春到底留给了你们些什么?”经过这么一提示,学生写作文的热情非常高,全班的作文都写的不错,甚至有的同学写了五六张纸。所以并不是学生不想写,只是有的作文题目跟学生离得太远了,让学生无法下笔。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题目的出现,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二、选取具有时代特征、轰动社会的人和事作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学生才积极去写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特别是青年学生,他们有满腔的抱负;有着改变世界、创造奇迹的美好愿望;有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概,他们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在心中勾画着自己将来光明的前途。所以当国内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他们倍加关注,这时语文教师要及时地把握时代脉搏,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关于这方面的题目让学生去写,促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觉到自己责任重大,就会感到人生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章自然就会有真情实感,内容自然充实丰满。在教学中,每遇到国内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我都及时让学生去写作这方面的文章。当汶川发生里氏8.1级大地震时,我给大家找来了大量的报纸,又组织学生收看电视有关地震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地震给汶川人民带来了怎样的破坏,激发起学生的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这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题目《致汶川人民的一封慰问信》,由于学生对这方面的报道了解很多,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这次作文,学生们的热情很高,文章写得也很动人。
  三、让学生模拟当事人,才能写出声情并茂的文章来
  中学时代是一个浪漫的时代,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一夜之间长大成人,成为社会的栋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让学生模拟社会中的某些角色,去写作一些应用文,无疑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搜集这方面的例文,通过加工吸收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在我的作文课中,学生曾扮演过很多角色,上至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下至平民百姓,他们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恰如其分地写出了符合当事人身份的文章,这样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又使他们真正过了一把成人瘾。
  四、采用启发式的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掌握自由写作的本领,启发式指导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好的作文应观点新、材料新、构思巧。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由写作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同一作文学生愿意怎么写、写什么,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不能强求一样。
  作文所要求的智力活动很复杂,教师的启发指导应以“求异”为主,鼓励学生在文章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尽量“变异”,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教师只要求学生的文章能符合题目要求,至于表现形式则越多越好。
  启发式的指导,教师的任务是和学生一起审题、搜集材料,研究写作方案。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是客体,学生是主体。在学生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中,教师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调动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何启发学生选取新奇的写作材料呢?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异想”,没有“异想”哪有“天开”?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创新,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经用滥了的材料。
  
  作者简介:翟静梅(1974-),女,湖南省永州市东安人,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现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四中工作。
  

作文课堂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