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学生作文是老师与学生都感到头痛的问题,老师面对学生作文,往往把题目交给学生写就行了,至于学生怎么写?老师一片茫然。学生为了完成任务,每次都只能当蹩三,写出来的常常是不合实际,空话,套话充滥其间。长此以往,作文将不作文了。
[关键词]写作能力;学生;方法
学生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一定的规律,写作能力也是可以提高的。我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了如下的探究尝试。
一、激发兴趣,乐于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写作的内燃机,老师是点燃内燃机的星火。学生写作的内燃机点燃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调动起来了。《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学生写作的自信心被激发了,学生就乐于写作,写作就有了收获。有收获了,学生就会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又乐于去写作。长此下去,就会形成“兴趣——写作——兴趣——写作”这样循环往复的局面。当今面对学生厌恶作文心理,教师作文费时多,效率低下的种种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呢?
(一)引入情境
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将学生引入情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情境能打动习作者,感染习作者。学生从中可知作文是什么?作文写什么?以“选择”话题写一篇作文,我是这样引入情境的:医生在就医过程中,选择怎样的品德?(高尚与低劣),品德决定了医生的行动,行动反映了医生的品德,假如医生的品德是高尚的,那么他的行为也是高尚的,即使医生出现了诊断的错误,在动手术时发现错误,他会立马改正原来的错误。医生高尚行为的选择正表现了医生崇高的品质。
(二)写鼓励性评语
学生最怕你说他(她)“不行”、“不好”、“很差”、“很不成功”等字眼,一次两次这样评,他不再意,二次三次这样评,他的写作兴趣就低落了甚至写作兴趣消失。因此,作文评改要讲究艺术,不能伤害学生写作自尊心。我在作文评改中,学生在相应评改时,特别强调“找出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一个词,哪一个修辞,哪一段描写,哪一个题材” 等等,学生用得好,写得好,就值得表扬,就值得肯定,在评语中首先评出学生的闪光点。四川电视二台中的胖姐虽然面不惊人,自己却找出自己许多闪光之点,其中之一是:我的丈夫选取我很值得,丈夫对我说:“我选取你等于选瘦的两个人。”在丑的人与在差的文章都找得出闪光点,只要你用心读,用心去发现,总有值得佩服的地方。
(三)激发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这一要求正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课标”在第一、二学段写作目标中特别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四学段的写作目标中明确提出“写作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些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写自己的生活见闻与独特感受,也可以写想象中的事物。
(四)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课标”中提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是激发学生写作成就动机的好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在作文后,选取2—3篇作文进行课堂评改,学生朗读自己写作的作文后,全班同学写好评语,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用满意的效果去强化他们写作的兴趣,人人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促使所有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给学生尽可能提供发表的园地。(1)挑选优秀习作,在班刊及校刊上刊出。(2)创办“班级优秀作文选”,收录每次优秀文章入选。(3)推荐好的文章到其他杂志上发表。学生的成就得到老师或社会的认可,学生成就得到满足,更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热情。
二、用心观察,广泛积累
观察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起点,是作者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功,作家往往是一个目光敏锐的观察家,观察是作家的天然习惯,观察是作家的第二天性。“世间这部活书”如果不去观察,作家还有什么创作可言。
朱自清的《春》一文,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达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写春草时用“嫩嫩的”、“绿绿的”、“软棉棉的”写出了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写春花一段中,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情景,这里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蜜,花香之浓、渲染了的花与春的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曾说:多读,方能博众彩之长;多读,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读,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鲁迅先生曾讲过:“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多么重要,我们必须广泛吸收。我常常引导学生博览群书,读名篇、读名段、读事故书、读报刊杂志,内容十分广泛。
人的大脑是一个很好的储存器。青少年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我们随时要严于律己,打开记忆的匣门,把佳品、佳句、佳段牢记,到放映的时候,需要什么就放什么,演绎美好的写作人生。
写作之法无定法,但是我们可以探究它的规律,凡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对学生写作大有帮助的,教师要大力提倡并发扬之。学生的习作需要老师精心指导,积极鼓励,认真总结,扬长避短。不能让学生的习作盲无目的,走到哪里黑哪里息,甚至毫无变化,一学期都是定人物,学生写作文无味,千篇一律。生活是变化多端的,学生写作也如此,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老师教会学生描绘多姿多彩的世界。
作者简介:王文忠(1963-)男,汉族,贵州道县人,1987年毕业于遵义师范中文系,现任道真上坝中学一级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