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课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并且有着特殊的地位。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自身特点
语文课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育时,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并且有着特殊的地位。长期以来,人们只看重语文课在文化学习中的基础地位,对语文课中的美育却相当忽略,往往把美育当作实现德育、智育的一种手段,而很少注意美育的独立价值。这个地位是由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的自身特点决定的。其特点是:
第一,基础性
语文教学是文化学习的基础,也是进行美育的基础。它的基础性既与文化性相关,也与工具性相关。在语文教学中,一度强调字、词、句教学,一度又纠正强调字、词、句的偏向。其实,语文教学是无法离开字、词、句的。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通过对各类文章的讲述,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浯言,更重要的还在于要获得各种文化信息和美的信息,并进而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从而成为欣赏美、创造美的必要手段。对语言的感受是审美能力的标志之一,对语言的创造|生运用又是创造美的能力的标志之一。在定意义上说,语文是打开美的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第二,综合性
文字的符号性及其广泛的描述功能,使得语文课中的美学内容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语文课中美育的综合性,集中表现在课文的选样上。以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为例.课本内容涉及美的各个领域:有写自然美的,《登泰山记》、《长江三峡》等;有写社会美的,《同志的信任》、《火刑》等;属于艺术美的音乐,绘画、雕刻、文学等无不涉及。课文内容还涉及美感的各种形态:大自然祟高雄伟的奇观,如蒋家沟泥石流,如“响雷般怒吼”的海潮;大自然优美宁静的景物。还有布鲁诺、祥林嫂式的悲剧,有冒充内行的南郭先生和穿着华丽的“新装”举行游行大典的皇帝的喜剧……可以说’语文课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无比丰富的美的世界的大门,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使人受到了多方面的美的陶冶。
第三,实践性
语文课不是纯粹的实践课,但它有明显的实践性。这个实践性由对象与主体共同决定。从对象角度看,任何一篇课文都是一个美的对象,都是作者自觉从事实践创造的产物。从主体方面讲,对课文的了解和阅读是一次美的欣赏实践,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实践,并在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事美的创造,作文就是美的创造的实践方式之一。
第四,理论性
美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审美与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区分出真正的美和丑。语文课中的美学内容恰好以深刻的理性色彩区别于音乐和美术,有利于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语文课文的编选不是随意的安排,面是总结了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按照教育、教学的目的、原则、规律,体现了德智体美之间的联系的。因此,今后随着形势的变化,课文的篇目也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有关的美学内容,必具的美育目的,将永不可缺。假如说,过去在编选原则上对美学美育还有所忽视或缺乏理论自觉的话,那么新编语文课本增加的《谈<永浒>的人物和结构》、《谈朱自清的散文》、《一幅恬淡明丽的春之图——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文学评论两篇》等篇,就意味着在这方面已有了某些加强,面且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高中阶段让学生适当多接触一点美学理论,在美学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在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不及是应当的,而且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语文美育研究》:王钦韶主编,1991年5月,河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谢志刚(1976-),男,河南省商丘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中心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