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4期 ID: 153185

[ 张丽霞 文选 ]   

以美启智记以美育人

◇ 张丽霞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美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关键词]美育;艺术教育;发现美;创造美
  
  美育是通过艺术素质培养和艺术技能训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新时期,教育改革强调:美育不仅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美育课程,让所有的学生享受艺术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学校的美育课堂,去充分的感知人类所创造的优秀的艺术文化遗产,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使他们从小喜爱艺术,具有用绚丽的画笔、美妙的声音,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艺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美育课程中,我与学生们一起探索、发现,感受着学校美育课程的点点滴滴……
  一、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特有的魅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讲故事、听故事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从故事里他们学到了好多知识,也从中找到了许多的乐趣。了解了学生有这样的兴趣爱好,我在每节课前都认真地研究教材,根据教材的需要,找出适合教材的故事来引入教学。
  例如:在上二年级第八课《大树的故事》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树爷爷身边的故事,在古代,人类就懂得利用树木取火和造纸、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它无私的帮助着人类、及森林里发生的精彩有趣的故事……学生被老师的精彩故事所吸引,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在听录音、看投影、和生动直观的动画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入课堂学习,开展一系列的大树的故事创作活动。
  又如:在上《新颖的泥名片》这一课时,我找到动画片里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发现人物的动势特征,神情样貌,及人物交流时的动作、表情,使他们很直观的感受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再让学生通过演一演说一说,将学生领入名片的设计教学环节。
  二、营造身心自由的学习环境,放飞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孩子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春天,亲近自然,渴望在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动,孩子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机会,放飞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例如:教学《好吃的水果》一课时,教师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抓住瓜果的典型特征后,创设氛围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语言、俏皮的动作表演瓜果的故事。在学生创编故事并大胆进行分角色表演的同时,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给了学生宽阔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创造。
  又如:教学《猜猜我是谁》一课时,教师播放录像,屏幕上出现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学生辩认出白天鹅、狮子、斑马、猴子、大象等。我还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模仿他们的动作、叫声呢?”学生很高兴地又蹦又跳又叫,你学这个动物,他马上又换一种动物来表演,学生与学生之间由展示到竟争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的自由、放松。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学习的天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个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子,都把自己打扮成了自己喜欢的动物,都显露出自己的个性来。这样的课堂,才可能充满孩子们成长的气息,折射出孩子们个化学习的萌芽。教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现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引发丰富、生动的创造行为。
  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才敢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利于师生情感交流的比较宽容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激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理解,不要干扰和限制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教师应适应学生的情感、态度,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体验。全方位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使之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能容纳儿童的不同的个性。
  美育课程的实施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对于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我们的教改实践正是向这个方向迈出的坚实一步。
  
  作者简介:张丽霞(1976-),女,1996年毕业于辽宁省阜新师范,一直从事一线美术教学工作。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作美的能力为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多次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画展,取得优异的成绩。课堂教学曾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

以美启智记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