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许多文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即与“偶像崇拜命名”有关,就是通过姓名寄寓对偶像的敬仰,以此鞭策自己努力创造让人崇拜的业绩,成为新的偶像。兹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西汉司马相如,字长卿,曾先后做梁孝王和汉武帝的文学侍从,著有《子虚赋》《上林赋》和《大人赋》等名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之曰“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为“汉赋四大家”之首。少时不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人,曾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之功升上卿,又退让廉颇,成将相和之美谈,事迹详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晚唐大诗人刘禹锡,字梦得。推究其字,他大约是其母于梦中所得;而其名则为此作了解释:或许其母于妊娠或产前梦见此子为大禹所赐,故名其为“禹锡”,字之为“梦得”。“锡”通“赐”,比较常见,如《尚书·禹贡》在大禹治服洪水、划定九州后,记载“禹锡玄圭”,又如吴伯箫《难老泉》曾引《诗经》语曰“永锡难老”,而屈原《离骚》则有“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所以,如果问刘禹锡名中之“锡”字念xī还是cì,答案自然是应该念cì。
【作者单位: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