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学习被称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但大班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由于组织不力而最终流于形式一直是令一线教师头疼的问题。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克服大班教学的诸多不足,合作学习也能取得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师主导作用;大班教学;英语教学
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养成的大前提下,高职英语教学如何适应形势和学生就业需求,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职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做到这点很难,主要原因有:首先,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压力;教师多为学历教育出身,对于职业教育本身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因此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能力的培养。可以说,大多数课堂上,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埋头苦干,大部分学生羞于开口。所有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是极其不利因素。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外语类高职院校,在如何倡导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我们老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尝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的基本做法是: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6人)。合作学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以异质学习小组(heterogeneous group)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2002)。可以说,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广受重视的教学策略,同时也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李萍,2009)。很多学者和一线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有效性,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通过不同教学环节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寻找学生情绪兴奋的点,教师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使学生形成快乐的学习合作伙伴”(曹赣群等,2009),学生“在小组里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习成绩”(乙夫合,2006), “能够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创造力和主动性”(吴斌,2007)。可以说,合作学习已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王坦,2002)。
但是在大班教学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曾一度受到质疑,认为大班教学环境下,合作学习多流于形式,因为大班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课堂纪律难以维持;难以长时间保持学生的兴趣;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效率;难以对每个学生都给予足够的注意;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有限等(Penny. Ur,1996)。但近年来,很多一线教师在大班教学环境下实施合作学习,虽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合作学习虽然“有效地解决了大班授课所面临的诸多难题,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贾玉琰,2009),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保证大班合作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关于大班教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 H.Coleman认为超过40人一个班即可算是大班。笔者在几年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尝试合作学习,并不断探索在大班合作学习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学实践
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系的教学班往往为35-50人不等,在一般课堂教学中,基本存在Penny.Ur所言及的几点问题,加上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参与度不高,积极主动发言的甚少。笔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划分小组
(1)混合性划分。开学伊始,在对学生缺乏理性认识的前提下,根据第一堂课学生的表现,按照男女合理搭配的原则,进行初步分组,每组4-5人,指定组长,说明小组总体目标、组长责任。组长实行轮流制。在其后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英语水平,再重新组合,组建异质的合作小组。(2)指令性划分。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性别、能力、英语听说读写技能水平,结合学习任务,划分具体小组。这种小组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是长期性的。这种分组便于保证小组内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机制的建立。(3)随机性分组。这种分组方式适用于课堂上的一些简单容易又不想浪费太多时间的任务。随机性分组往往采取就近原则,也即同桌、邻桌的同学构成临时小组。这样不需要挪动座位,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稳定小组之外有更多与其他同学合作沟通的机会。(4)自由式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英语水平,寻找自己需要的伙伴作为小组成员,从而更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
小组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老师需要根据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随时进行调整。同时,不同类型的任务可以组成不同类型的小组。日常学习可以保持稳定的小组,每个具体任务又可能需要不同的小组。
(二)巧妙设置任务
学习任务的设置,包括课堂活动的安排和课外学习任务的布置。任务的设置还包括角色的分配。课堂教学中,根据学习情境,可以引导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游戏竞赛等等。课外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教材拓展训练、语音纠音活动、晚间英语竞赛、英语故事接龙,等等。例如:开学初,在全班进行一次语音测试,记录下每一个同学的语音问题,然后根据大家的语音面貌组成纠音小组。再根据每个人的语音问题,每周安排纠音任务,由组长和个人每周汇报一次。再如,在教到《大学使用英语综合教程--走出牛津》第一册第十八单元的课文“First Come, First Hired”时,要求学生分组续说课文。给出不同的前提:你是人事部经理,你是第一个面试者,你是其他面试者。先由各小组选定任务,然后指导各组分配任务:谁做经理,谁适合做第一个面试者,谁适合做其他面试代表,等等。这样具体的任务分配下去,学生目标明确,每个人都有事可做,积极性很高。也就是说,任务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小组的特点和学生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尽量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同时要让每个人都有事情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协调统筹监督
活动开展之前、之中,教师要协调好各种关系、资源,使每个组都能平等、顺利地开展活动。例如,根据任务性质,可以临时调整人员;根据任务类型,也可能需要随时调整资源分配。如,有的组资源丰富,已获取的信息量大,个别组却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手头上信息资源很少,难以完成当下学习任务。这时,教师也需要进行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可以临时对调人员,或者进行资源共享。在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静听,关注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整,必要的时候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要监督全局,对有困难的小组要随时给予帮助,在小组之间产生矛盾和争执的时候“主持公道”。这样,才能保证所有合作小组都能正常开展学习,使每个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之中。
(四)客观公正评价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及时总结,能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动机。教师在亲自参与的情况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本着对每个学生平等爱护的原则,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自己和其他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活动之前,教师应给学生的小组活动评价定好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评定,比如学生能否很好地控制时间、肢体语言、语言表达的流畅度、新学表达法的运用、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
活动开展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随时进行评价,对于有不同意见的,教师要及时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和评价。这样,通过评估,学生们能更加了解各种活动的要求,在竞争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合作中培养其团队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提高自我教学水平,从而能更加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合作学习开展情况记录为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纳入期评成绩,从合作意识、合作技巧、合作效果、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记分。利用这种机制,激励和监督学生,加强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
三、结语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使合作学习更受师生的欢迎,因为合作学习模式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40人以上的大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出来,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应得的效果。
在整个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负责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是学习活动的调控者,负责对所有小组进行监控、协调,保证每组活动正常开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活动中,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友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不感到紧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合作学习的评估者,以公正客观及时地评价为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教给学生相应的合作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发挥好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克服大班合作学习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才能真正促进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曹赣群,李建玲.高职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应用[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9(4)
[3]贾玉琰.大班英语教学环境下的合作学习[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9)
[4] 李萍.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口语技能培养加强合作学习,促进口语技能培养[J].
[5]王坦.合作学习简论[J].中国教育学刊,2002(1).
[6]吴斌. 合作性学习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实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7)
[7]乙夫合,合作学习法对提高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质量的探讨[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4)
*本论文为海南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合作学习应用于常规口语实践教学的行动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作者简介:李萍(1972—),女,硕士研究生,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英语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