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对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设立背景和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创新的建议:如加强教材建设,区分教材的层次;构建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以及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本文希望通过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探讨,能够为提高财务管理教学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字]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以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等知识为背景,研究如何组织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等财务活动,并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一门应用型管理学科。一般来说,民办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课程时,会分为初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两部分,开设中级财务管理的较少。初级财务管理基础主要讲授财务管理的基础概念、理论和基本方法。而高级财务管理是针对非常规性业务的财务管理,具有财务专题的性质,包括财务战略管理、企业并购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企业重组等内容。高级财务管理一般面向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或其他财经类的学生选修而开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民办高校主要采用通常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引进多媒体教学,并通过作业、测验和期末考试等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但鉴于财务管理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新时代不断更新的理论和知识,也要求我们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框架,开发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二、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课程的学科综合性强,和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内容关系密切,部分学生如果没有打好相关知识的基础,或者是在选修这门课时没有相关的知识做铺垫,就很难进行旧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吸收。另外,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衔接不合理。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时没有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使得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补充其他知识,从而加大了教学难度,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
财务管理学中运用了概率和数理统计、线性规划、以及微积分等的理论和方法,但部分高校没有开设这些课程,或是作为选修、或是把课程安排在了财务管理学课程之后。
2.财务管理课程并不是纯理论的内容,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计算和分析,而且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公式并灵活运用,这就对数学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学生因为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难度,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了排斥,更加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3.一些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老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教学过程中能够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不够,仍然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老师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学生的配合有限,学生的能动性很难得到充分地发挥。
4.学生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欠缺。由于财务管理课程中的某些财务观念比较抽象,财务函数的计算较为复杂,而实际案例中企业的财务问题又比较复杂,这就给学生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的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课程的学习变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没有办法给学生相应的实践环境和基地,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无法更好地让知识“保鲜”。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创新的思考
(一)加强教材建设,区分教材的层次
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面向专科和本科,应采用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侧重点,是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其中,本科的教材可参照其他公办院校所选择的教材,尽量选择能反映最新内容、结构编排合理的教材。而且很多教材会及时更新,出版新的版本,那么学校就要及时和出版社保持联系,及时给学生订购新的教材。这也可以让讲授这门课老师及时更新新的知识,促使老师不断有学习的动力。而专科的财务管理教财则要难度适中,要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相匹配。鉴于学习财务管理时一定量的练习非常必要,所以在选择教材时,还要特别注意是否配有课后练习,尽量选择配有练习题的教材。此外,面对财务管理本专业的学生,财务管理课程的学时应该更充分,或者要比其他专业的上课学时更多,这样才能形成更完整的财务理论体系。无论是针对专科还是本科,教师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受会计制度和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出现,但这些内容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前学习新的知识和内容,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
(二)构建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
财务管理课程应实行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保证上课过程有更多的信息量,而且教学课件可以与学生共享,这样就解决了传统的老师在黑板上不断的板书而学生在下面不断地记录的问题。同时,教师上课时应该综合讲授法、案例讨论法、视频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和练习法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教学。
讲授法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基本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学习前的引导,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可将一些晦涩难懂的问题与一些身边的例子或一些通俗的事例结合起来,做到深入浅出。案例讨论法则是启发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介绍财务管理的目标、复利和年金、投资决策分析等,可以结合具体的素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完成发言报告。视频学习法则强调教师平时应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特别是知名专家和学者的一些报告或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将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些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法,是在一种模拟的环境里学习相关的知识。比如讲授证券投资中的股票投资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模拟炒股,最后根据各人炒股业绩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最后,练习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衡量和考察,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更加需要依靠一定的练习来巩固。练习法的教学方式可以将一些小的练习,如选择题、判断题等穿插在理论的教学中,让学生现学现用,也可以以综合题的方式出现,考察学生章节间知识的综合联系能力。或者是组织一些课堂的突击测试,敦促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而不是到期末时“临时抱佛脚”。
(三)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民办高校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研究生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但是缺乏必须的实践环境,所以讲课时偏理论化和书本化,与现实会有一定的脱节,这就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而财务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所在的高校应该为其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而教师本身也要尽可能地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考察、访问、学术研讨会、或给一些企业做财务顾问等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鼓励学生参加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实践活动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在实践中去巩固。现在许多高校都会开展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比如说,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就充分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创业计划书的撰写需要由不同的专业的学生通过知识的互补来完成,其中财务管理的部分,就可以将财务管理学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迁移和运用。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就可以生动起来,而学生也能够被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鼓励学生参加院系相关的学术活动,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赵东梅.唐山学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8): 34-35
[2]杜俊娟.张克宏.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课教学革新探讨
http://www.studa.net/zhiye/090224/1324 5824.html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 02-24 13:24:00 ]
[3]李小东.浅析案例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经贸.2009(2):155-156
[4]刘中华.财务管理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6):42-42
作者简介:施赟(1982— ),女,汉族,广东商学院硕士研究生,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