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610

[ 曾中新 文选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思考

◇ 曾中新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怎样渡过他们的大学生活对他们的未来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这首先取决于他们心态的调整和转变,作为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应该要承担这方面很重要的责任,也能够承担这样的责任。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职业化
  
  大学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时期,这是一个提高自我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树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重新塑造自我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大学生怎样渡过大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将来,特别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下,更要求每个大学生从进入大学开始就应该好好规划自我的大学生活,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社会蓝皮书》显示,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明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加之国外经济不景气,“海归”回流和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到2009年预计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近千万。[1]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是因为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太多而造成的呢?事实表明,我国大学生在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部分大学生毕业难以找到工作主要是自身的原因。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每个大学生从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应该思考:我要怎样渡过我的大学生活才能在未来的就业中抢占一席之地?这首先在于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对待自我大学生活的观念,在这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承担其应尽职责。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活观
  一年级的大学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满怀好奇,思维活跃,朝气蓬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和向往,渴望成才。他们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和思想状况逐渐由不成熟发展到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由不稳定发展到稳定。在大学学习生活时期,青年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环境影响,对于自身的人生选择和发展道路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青年学生进入到大学阶段所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承担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我的大学生活,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任务。笔者在针对我校高职学生的现状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新入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自立意识强,但意志品质较差;自我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没有养成;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少同学经历简单,缺乏艰苦生活的锻炼,政治上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来自独生家庭,从小怕苦怕累,不愿付出,自私习性时有表现。当前我校大一新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不利于他们过一个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对他们将来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笔者平时在跟同学们的聊天中还发现,不少学生认为父母供自己读大学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笔者认为,对一个已成年的大一新生而言,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已的大学生活,要他们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而不应该在大学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因些,在每年给大一新生上第一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我会给他们看一段实话实说栏目的视频《长大不容易》,让他们做一个这样的作业:“整个大学期间你大概会化你父母多少钱,有没有想过要还?如果想还,怎么还?”。通过这个作业,通过他们对自己父母怎样才能供自己读大学的思考,通过他们对父母爱的感受和反思,来触及到他们灵魂的深处,引起他们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从而帮助他们他们树立要正确对待大学生活,要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父母的思想和观念。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只要他们肯思考自己对于将来和父母的责任,他们的大学生活肯定是充实的,是学有所获的。
  二、职业化观念的培养
  在确立了要正确对待自己大学生活观念之后,还应该尽量通过课堂让学生了解和反思:“我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我校高职生而言,他们毕业后一般是要找一份工作,从事某一份职业的。对于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而言,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职业化观念。而现实是一部分大学生结束学业、拿到学位后,却不懂什么叫职业,什么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伦理,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得漂漂亮亮,只是局限于自己的薪酬待遇,抱怨这方面那方面不尽如人意;而对于其他一些职业,尤其是一般职业,则往往从心底瞧不起,而且瞧不起那些从事这些职业的劳动者。他想坐办公室,当白领,拿高工资,但是却对职业没感觉,没有职业规范意识和职业道德。这些错误的观念对于大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而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逐步改变他们这些错误的观念和意识。
  对于职业化素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著名的冰山理论来解释。我们经常把一个人的全部才能看作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是他所拥有的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这些就是员工的显性素质,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面之下的东西,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我们称之为隐性素质。显性素质和隐性素质的总和就构成了一个员工所具备的全部职业化素质。一个人的才能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显性的因素包括外在形象、技术能力、各种技能等等,这些因素就像浮于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事实上是非常有限的;冰山水底的隐性因素包括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发展。不难看出,决定大学生就业的决定因素在于大学生的隐性素质。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大学生非常注重自己显性素质的培养。在校四年期间能够积极参加各种技能考试,也获得了所在的专业的技术证书。然而,在毕业面临用工单位的选拔时,往往会败下阵来。主要是因为毕业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等方面不能够通过用工单位的考核。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与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培养
  笔者是一名来自高职院校的政治老师,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校时间短,总共三年的大学生活,就有将近一年的实习,从我校的现实情况看,有较多的学生对未来感到茫然,不知自己在大学所学的在将来的工作中能不能用得上?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我将来的发展缺乏明确的方向感。作用一名政治老师,我们应该为学生解疑答惑,引导学生走出这样的迷茫,给自己的未来确定一个清晰的方向。
  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而言,三年大学毕业以后绝大部分是要到工厂或公司打工的,也就是说要从事某项工作或者职业的, 在将来的工作中要想有好的发展,首先就应该在大学期间培养自身的职业化素质,而职业化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正确的观念、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而在这三个方面最首要的就是正确的观念,因为只要观念正确,我们就能在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可以说正确的观念是大学生在将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而在正确观念的培养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是能有所作为的。一个人无论生活还是事业的成功,心态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我们必须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没有积极的心态无法成就大事。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毕业之后一般是要去打工的,在这方面就需要每个高职学生树立这样的一个观念:“我们出去工作时,当我们的工作态度和热情不因我们的工资不高,待遇不好或没有得到别人肯定而减少的时候,我们就开始真正为自己打工了。”因为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我的职业能力,使自我在职业生涯中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这种观念的树立就在于平时的引导和学生自我的反思。在现实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决定一个人将来发展是他的情商而不是智商。情商也称EQ,具有高情商的人具备综合和平衡的才能,可能成为杰出的管理者。培养高情商包括能够认识自身的情绪,有自知之明;包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摆脱不良情绪对自身的影响;包括自我激励,激励自己在工作上取得成就,树立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工作目标,工作中能够乐观、自信和热情;包括认知他人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大学期间,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这个方面,决定你未来的是你的情商,而情商是可以培养的。因而引导学生逐步往这方面去思考,去培养自我的情商将对他们的发展非常重要。
  大学生职业化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高校不但具有培养学生学习的职责,而且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就业素质。而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又会直接影响到学校声誉,因此我们要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作为我们思政教学研究的新课题和新方向,努力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就业率,从而营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参考文献:
  张武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12.)
  
  作者简介:曾中新,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