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69

[ 吴速涛 文选 ]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 吴速涛

  [摘要]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孩子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简单的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技能,开发交际活动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向形成学习的志趣方面发展,向乐于与他人合作,向健康和谐的品质方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情感教育;英语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呢?通过几年的英语实践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良好的教态感染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教态、仪态要适度、得体,教师的表情应让学生感受到真挚和温暖。教师亲切的面容、柔和的目光,加上一定的手势,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自身的高尚的情操和渊博学识能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把他们带入一个情感交融的世界。教师应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不把一天的思维跟着教师的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从而促进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二、尊重、理解学生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为敏感,更期望得到教师的细心呵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每个班总会有一定“学困生”存在,这些弱势群体处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更渴望得到教师关注的目光。只有在充分尊重他们人格的前提想下给予耐心和真诚的帮助,才能从根本上转化他们。人人都渴望理解。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谈心, 或通过让学生写日记了解学生的心思。笔者在给高一新生上第一节课时,让学生填写一份个人情况表,注明他们的年龄、生日以及个人爱好等。但某个学生过生日时,笔者送其一张生日贺卡并让全班为他唱生日歌,这点微不足道的举动却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体贴和关心。学生因自我存在在得到重视而获得相当的心理满足,从而将对英语教师的良好印象转移到所学的这门课上来,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有一颗宽容的心,应当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应当多宽容理解学生,为其排忧解难,以老师广博的爱心,赢得学生的尊重。这样,学生自然“亲其师”二“信其道”。
  三、激励和赏识学生
  教师从情感方面着眼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使在对学生教学中的反映作出反馈的时,还给予情感上的影响,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不仅让成绩好的学生有自信,成绩不好的也有自信,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课堂上教师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点。
  如“good”“perfect”“fantastic”“good job”“well done”等等,甚至可以对平时较差的学生说这种鼓励的话,加之教师温和的眼神,会在学生心里涌起一股股暖流。
  有时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尽量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特色评价,使学生了解区别于别人的特点和优点,产生一种真正被老师重视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其自尊和自信水平。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四、优化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感陶冶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 ,使学生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也就是“乐学”。情感的陶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学习效果最佳。因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
  运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最能调动学生情绪,激发求知欲。在高一“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这课时,可以用课件进行教学,先把不同的节日照片给学生看,叫他们猜猜看是什么节日,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又穿插chant ,sing a song 等,并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拍手读和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学习内容,也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都很高,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情感教学不仅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得了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特征,促进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吴速涛(1979—),女,汉族,江西樟树人,本科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