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88

[ 林薇薇 文选 ]   

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探讨

◇ 林薇薇

  [摘要]钢琴音乐艺术以知识性、学术性、实用性、趣味性收到大众的喜爱,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社会大众给予不同的层次熏陶。本文旨在梳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简况的基础上,通过剖析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性,深入认识了其文化价值,探讨了如何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发挥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功能。
  [关键词]钢琴;音乐艺术;文化价值
  
  一、前言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在世界各国的成千上万种古今乐器当中,现代钢琴是西方专业音乐中影响最广、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种类之一,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其机械装置有键盘、击弦机、琴槌、制音器、琴弦和踏板,最为重要的是钢琴的音域宽广,88个琴键的全音域,音色宏亮、清脆,富于变化,表现力很强,它有着其他任何乐器无法比拟的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钢琴因其独特的音响,历来受到作曲家的钟爱。钢琴音乐艺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旨在从梳理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简况入手,通过剖析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性,深入认识其文化价值,探讨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如何发挥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功能。在流行、摇滚、爵士以及古典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钢琴音乐艺术发展简况
  钢琴(英文:piano,拼音:g€"Dng q€韓)发源于欧洲,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其钢琴英文名称Piano是piano e forte的简称,表示有强弱变化的哈泼西考特。在欧洲,大约14—18世纪之间,曾流行过击弦键琴和拨弦键琴两种键盘乐器,因这两种乐器都被认为是钢琴的前身而被学界称为古钢琴。这两种古钢琴的发音原理互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这两种钢琴完全不能或几乎不能随手指触键的不同力度弹出强弱不同的音来,虽然有这样一个共同的弱点,但古钢琴作为键盘乐器,已经具备了将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结合起来的功能。当不同的音、不同的曲调同时(不是先后)结合起来时,音乐就变成多声的、复合的、立体的了。不过,世界上第一台钢琴的真正诞生是在18世纪初的1710年前后,由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meoCristofori)在佛罗伦萨制造出来的,就是现在的Piano。现代钢琴因形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萌动探索期,指1915年赵元任创造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之始至1934年《牧童短笛》诞生之前;(2)初步繁荣时期,指1934年《牧童短笛》创造至1966年文革前夕;(3)徘徊时期,指从文革初期《钢琴伴唱“红灯记”》至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造成功之前;(4)创新发展时期,指1979年《山林》协奏曲为起点至今。80年代以来,我国钢琴音乐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不能说这一时期就是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繁荣时期”,但如今中国大地的钢琴音乐艺术确实是一片繁荣的景象。而且,中国钢琴音乐由于受到中国音乐的线性音乐特征的影响,注重其音乐与文化的共同美学追求和内在统一性,从而以及多声性的音乐织体,体现出民族特色的结构和作品的“气韵”和“意境”的民族特色。
  三、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
  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而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这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就是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之旅。
  (一)提高精神文化修养
  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和其他文化活动一样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钢琴音乐艺术无疑是人类音乐思维的深化。一个人长期从事钢琴音乐艺术活动,他的思维方式、审美尺度、价值取向、精神气质等,就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文化修养就深厚,厚重而成熟,丰富而博大,从而变得深邃而深刻,向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去显示自己的本质力量。钢琴凭借自身乐器特点,可以演奏出交响乐般壮丽辉煌、立体多声的音乐,让演奏者和欣赏者都能感受到它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而作为一个完整的钢琴艺术体系,钢琴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手段与目的、动态与静态、快速与慢速、浪漫与现实,都体现了深厚而巨大的文化内涵,对从不同角度参与钢琴音乐艺术活动的人产生不同层次的影响、熏陶,从而提高其文化修养。
  反过来说,钢琴音乐艺术本身就要求实践者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能演奏出具有强烈震撼力的音乐,否则,所演奏的音乐就会变得苍白无力、单薄乏味。实践证明,凡是已经成为大师级的钢琴音乐家,其艺术修养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娴熟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有超出常人的极高的人生价值取向,一直没有停止用音乐来追求真善美,热爱和平生活,憎恶黑暗,崇尚理性,从而使得他的钢琴音乐艺术的思想崇高、气魄宏大。
  (二)促进音乐文化传播
  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在当时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位置的拨弦古钢琴,由于音量弱小,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从18世纪末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的发明,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经历多年的发展,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在这一历史时期,钢琴不仅在欧洲及美国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而且传播到了全世界,在钢琴音乐艺术的世界传播中,必然需要交流,在交流中,有意无意的进行着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就传播了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接受一种新的乐器,他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这种乐器的文化背景感兴趣,并对这种乐器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文化特点和文化属性。这就很好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
  而与此同时,当钢琴音乐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国度,融入一个新的民族,它不可避免的要被这个国度的国民或这个民族的人民进行新的“加工”,从而载入新的文化内涵。当“新一轮”、“新一届”国际钢琴音乐艺术交流到来时,这种新载入的文化内涵或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就被带到了国际交流盛会,使其文化得到传播,并可能被接受。正是因为不断地被“加工”,为钢琴本身结构和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乐器的演进,是伴随着音乐创作的深化而变化的。而音乐创作的深化,就在于更细腻、生动地表现出人们内心对无限丰富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来的无限丰富的感情色调及其变化。例如,在中国传统音乐中,音乐是一种表达过程,是单一的音乐文化现象,中国钢琴音乐突出了旋律线条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扬。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可以说,钢琴是钢琴音乐艺术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三)丰富音乐文化市场
  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初步繁荣到创新发展,尤其是近10年在市场化的推动作用下,钢琴音乐艺术在当今中国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既促进了音乐爱好者更进一步了解和接触钢琴音乐,对提高人们的综合音乐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又丰富了音乐文化市场。中国音乐市场在为钢琴这种多声乐器创作和编配曲目的时候,重视西方乐器钢琴与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性音色的融合和互为补充,强调钢琴作品音乐的意境美,注重其音乐与文化的共同美学追求和内在统一性,这种利用西方乐器改编中国传统曲目,不但对我国钢琴音乐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世界钢琴音乐的艺术宝库,还促进了音乐市场的文化多元化。
  在当前,钢琴音乐与网络音乐的紧密结合更加快了钢琴音乐艺术的市场传播,不但有利于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音乐文化市场的进步。在这一音乐文化市场中,中国以其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与西方乐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性格鲜明的、旋律线条化的中国钢琴音乐。由此,中国钢琴音乐不但充分发挥了主题曲调在揭示音乐内容、刻画艺术形象方面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获得了音乐市场,有进一步丰富了音乐文化市场。
  四、结论与建议
  综合分析来看,今天的钢琴音乐艺术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它不但具有提高人的精神文化修养的内在品质,还具有促进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传播的现实价值,并随着其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了音乐文化市场。所谓音乐无国界,在钢琴音乐艺术的世界交流中,充分体现了其现实的文化价值。
  今天,我们要大胆的、大力的对钢琴音乐艺术进行发展和创新,创造更多的融西方乐器演奏特点与中国传统音乐特点于一体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以充分发挥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感受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髓,通过艺术的熏陶,在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思想品质等方面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梁茂春.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历程[ J].音乐探索,2006,(1):33-35.
  [2]张静薇.试论中国钢琴作品对民族文化的音乐演绎[J].乐器,2007,(3):45-48.
  [3]魏玲.文化修养:钢琴艺术的灵魂[J].音乐探索,2000,(4):68-71.
  [4]杜瑞华.全球化时代的跨国“零距离接触”——电影《钢琴师》文化内涵论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12-14.
  [5]刘一洋,阮琼刚.钢琴曲《梅花三弄》的文化意蕴分析[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26(4):57-60+72.
  [6]曾臻.中国传统音乐“线性”现象及成因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2):165-16
  
  作者简介:林薇薇(1978—),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研究,民族音乐。

钢琴音乐艺术的文化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