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教学不仅仅要传递与更新知识和文化,更要唤醒学生的心灵,从而张扬他们的生命意义。思想政治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中的情感培养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负有独特的使命。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做好学生情感的启动者,也就必然成为政治课教师直面和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情感培养
一、创设情境——引情
情感总是依托一定的情境而产生。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共鸣,达到思想认识的共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多样。其一,利用图象手段。图象能直观形象地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以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化为指导正确行为的动力,例如“宗教的本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记载法轮功邪教组织种种恶行的录像,在学生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之际,向学生讲解宗教与邪教的区别,他们不但会很快掌握知识点,而且也会深深地牢记邪教反科学、反人类和反社会的丑恶本质。其二,采用音乐形式。音乐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例如 “一国两制”教学过程中,一曲《七子之歌》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之后的教学中,学生在这种氛围感染下投入专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三、利用诗词的方法。诗词多意境深远,能够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欣赏、想象和再创造的无穷乐趣中。例如在谈及苏联解体这一不容回避的话题,学生可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到底能走多远提出质疑。为了让学生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教师不妨引用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为了让学生正视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也可以引“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既领略了知识的无穷韵味,也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二、运用语言——激情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是心灵的外衣,是情感的使者,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工具。思想政治课运用恰当的教学语言,既能充分表达教学内容中所蕴涵的情感,也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
科学的、饱含激情的、艺术性的语言极易使学生受感染。其一、科学的语言。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兼具科学性和准确性,教师只有运用科学的语言,才能向学生准确地传授知识,利于学生形成理智的情感。例如关于“名誉权”和“荣誉权”,两者犹如人格权范畴的一队孪生兄弟,但却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即名誉权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而荣誉权是指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其二、动情的语言。动情的语言最具感染力,时而热烈,时而深沉;或是一气呵成的排比,或是如雨丝般的描述,学生的情绪随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而高昂,随着教师娓娓道来的语调而凝重。例如“祖国的治乱兴衰,关系个人的安危荣辱”教学时,教师以愤怒的语调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疯狂掠夺,学生会个个满脸悲愤;以兴奋语调例说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学生会满脸欣喜,从而深刻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其三、激励的语言。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课是触及学生的灵魂,激励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教师激励的语言既能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也能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在赏识中使他们向议题的支点靠近。
三、融洽师生关系——育情
民主、平等和谐和是新型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这一关系的形成必须以尊重、关爱和鼓励为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去,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融洽师生关系,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其一、尊重学生。一个人如果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他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极强,而犯错误又在所难免。对于这样的事实,教师纠错要以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采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与其沟通,既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其二、关爱学生。高尔基说:“只有爱学生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巨大的力量,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起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会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求知欲。其三、鼓励学生。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激励,生命就会舞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多鼓励学生,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成功的快乐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如果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教育上的任何巧妙的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多么尽善尽美的方法,都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才能架起通向每一个学生心灵的桥梁,从而使培养起的情感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展现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宋家友.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百家杂谈,2009,(01).
[2]吴凤君.用情感催化思想政治教学[J].教育艺术,2009,(02).
[3]李红岩.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情感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08,(01).
[4]李金栋.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21).
作者简介:周玉春,酒泉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