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602

[ 刘小英 文选 ]   

融信息技术于宋词教学 架起经典与生活的虹桥

◇ 刘小英

  [摘要]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鼎盛的见证和沉积下来的瑰宝,学习古诗词对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陶冶青少年的美好情操。在宋词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悟宋词意境,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拓展思维空间,发展想象能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信息技术;宋词;教学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鼎盛的见证和沉积下来的瑰宝,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凝练却气象万千,千百年来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然而,历史在不断变迁。古人的生活、思想,尤其是古人的语言,对于今人来说都变化极大,对于涉世未深的青少年来说,阅读、理解古诗词就更显困难。尤其是宋词,从内容到形式,宋词都是一个完整的美的系统,这些内容离今天的学生显得很遥远,又由于宋词受其固定格式的限制,在内容的表达上极其凝炼、丰厚。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产生心理体验,更不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宋词教学也就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激发词情
  词的意境或者雄浑奔放,或者哀婉凄恻,或者清丽婉约,风格多样,不管是怎样的意境和风格,词都有着丰富的意蕴,要想让学生学好宋词,最好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展现场景,渲染气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味意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词的语言和意境。宋词,都是可配乐吟唱高歌的。句子的长短、言语的压韵、平仄,很多都是依曲定制的。像宋词《清平乐?村居》,它的词牌“清平乐”即告知了我们这首词的曲调,该如何唱,旋律如何,早有了现成的曲谱。课初,教师即可播放歌曲《清平乐?村居》,优美的旋律、精妙的歌词,会在一瞬间就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沉浸在中华古诗词的无穷魅力之中的。先声夺人,谁也不能忽视甚至否认音乐对人心灵的震撼。让学生一边听歌曲一边看画面来自由地跟着学唱,书面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活生生的画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词的内涵,体会出词人的心情。
  二、紧扣词眼,品味词情
  诗有诗眼,词有词眼。这里的“词眼”有时是精炼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教师若能智慧地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将“诗眼”化为可观可赏的画面,化为生动可感的生活场景,化为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从而受到作品情感的熏陶,提升诵读宋词的能力。如教学《如梦令》时,问:你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生1:“ 醉”,因为只有美景才能让她陶醉,我认为是醉。生2:我觉得是“记”,因为整首词都是在写她记着在水边亭台与伙伴游玩的经历。生3:我认为应该是“暮”,因为她看了日暮美景非常留恋,知道晚上才回家,竟然把船划到了荷花的深处……同学们品出了那么多的字,你看,不管“暮”也好,“记”也好,“醉”也好,还有“兴”也好,都有道理,因为“暮”所以“兴”,因为“兴”所以“醉”,因为陶醉了,所以常常记得不能忘记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水到渠成地领会了诗人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锻炼了炼字炼句的能力。
  三、放飞想象,入情入境
  在理解宋词字面意思的基础上,要让学生想象词的意境,形成意象。在意境的创设中,作者有时会故意留有空白,而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积累去填补这些空白。教师要善于借助这些“空白”,以调动阅读者的想象,从而对作品的境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如宋词《清平乐村居》,教学中,我利用信息技术把学生带入意境之后问道:“假如此刻你到了乡村,你最想做什么呢?”学生说:“我最想像小孩一样,躺在草地上剥莲蓬吃,多悠闲。” “我还想骑在牛背上,潇洒地吹着短笛,让笛声在田野中回响。”“我最想在小溪边垂钓,那多舒服。”……在学生进行了相似的联想后,我请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仿照下阕填一填。注意每句字数不变,能押韵最好。”由于有了以上几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对填词非常感兴趣。“爸爸田里耕地,妈妈院中织衣。最喜小弟调皮,溪边静看斗鸡。”……学生们写的词句,虽然有些幼稚,但浓厚的生活情趣跃然纸上。我们在指导学生透析词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感受到丰富多彩的形象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意境的艺术美,同时愉悦身心。
  四、配乐吟诵,烘托词情
  词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词是语言艺术,学词就要朗读。词充盈着音乐的旋律与美感,只有熟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反复的吟诵会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词的理解,可让学生感悟到文章重点字、词、句所表达出的形象美、色彩美、音乐美。并通过这种感悟,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准确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如果再辅以合适的音乐作背景,更能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会促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了词的意境中。如情调欢快的《清平乐·村居》《如梦令》,还可以采用说唱的形式来诵读、吟唱。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意与境二字而已”,“有境界自成高格”。 “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境”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宋词正是这样情景交融的语言珍品,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徜徉在信息技术与宋词融合所营造的意境里,放飞想象,融入情感,去感受美,亲近美,提升心灵,发展智慧。
  
  作者简介:刘小英,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

融信息技术于宋词教学 架起经典与生活的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