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65

[ 李菲菲 文选 ]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 李菲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要求大学能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笔者以自身经验为例,在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还能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教学模式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已成为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学校教学改革需求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改革教学模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经验。
  一、帮助学生竖立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前的人生目标是考大学,这导致学生会在入学初期学习目标缺失;同时大学课程的数量和内容量是高中时的几倍,新生会有招架不住的感觉,会导致一定的厌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想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属于空中建楼阁。若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是帮助学生竖立学习目标,找到学习的动力。这样学生才能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具备创新的知识储备。这个过程就相当于,帮助呆站在原地的学生有方向有动力的跑起来,跑的快才能跳的高。
  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堂课,和学生强调教学目的,即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使学生对课程有清晰的学习目的。并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重申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即理解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演绎能力和计算能力。可以通过比喻告诉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相当于将286的电脑升级到奔四处理器。这样可以帮助茫然漂流在知识海洋中的学生看到前行的方向。现在的大学生智商和情商较以往的学生高很多,只要帮助他们竖立学习目标,并培养他们学习兴趣,任何课程都能可以很好的达到教学要求。
  二、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比较容易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以苦为乐,从而达到学习目标。老师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受学课时的限制,课程内容与接受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因此要在规定有限的学时内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就必须对课程结构体系作调整并精炼教学内容。笔者根据所执教化工热力学课程的特点,将课程内容分成原理—模型—应用“三要素”。原理是基础,应用是目的,模型是实现目的工具。我们力求在结构层次上理清不同体系的区别和联系,将不同体系的原理与实际过程计算对应起来,以便让学生全面把握课程的整体构架,正确理解基本概念,灵活应用原理,做到原理和应用前后呼应。注重打实基础,突出应用,内容上尽量精炼,避免重复。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遵循先基础理论后实际应用,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入门,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领会基本原理,掌握简单和典型模型的建立,而对大多复杂的模型只要求把握建模的原理和大概的思路,对详细的推导过程允许跳过。重点放在如何根据基本原理正确选用模型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使学生对课程感兴趣,还要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往的教学大多采用灌输方法,而忽略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这种以教师为输出主体的单向的流动过程,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将授课内容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比如说,空调与冰箱已是人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的家用电器,那么夏天打开冰箱门能否当空调使用使室内温度下降?冰箱的工作原理与空调是否相同?使用空调冰箱时如何节电?注意在各章的开始都通过实例引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而不是直接就讲授理论公式。上课过程中注意适时引出问题,留有悬念,促使学生带着疑问听,在听课过程中去主动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去寻求答案。从一开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觉到所学课程并不是那么抽象空洞,而是如此实实在在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实例的引入使原本枯燥的文本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从精练教学内容和理论联系实际这两方面改进教学改革,可以使学生有目的且感兴趣地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为学生提供实证创新实践的平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注重方法论,即如何实现原理到模型再到应用。鼓励学生既立足于化工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又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模型,而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原理与模型,大胆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从中寻求最优的解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突出了应用,培养提高了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意识。
  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为学生的创新思路提供实践验证和修正的平台。如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结合课程中热机这部分内容,让每组学生通过理论建模型和实验检验的方法,制定一套方案实现空调和冰箱降低能耗的目的。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不墨守传统方案、大胆改革的思维模式;同时通过在实证实践中不断修正创新方案,使学生了解到最有效的创新切入点和创新的尺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立辉,韦一良,宋光森等.化工热力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7,88(1):77279.
  [2 ]夏淑倩,马沛生,陈明鸣等. 让应用实例使《化工热力学》教学更加生动[J ] . 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 ,22(11) :98299
  
  作者简介:李菲菲(1978—),女,汉族,材料与化学工程专业,讲师。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