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学习。于是,自主学习,便成为新课程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开放;自主;指导;发展
开放式教学从课堂教学的题材来说,它不仅可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学生。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教学要体现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从课堂师生关系来说,它要求教师既作为指导者,更作为参与者,它既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养料,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谓“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自行组织学习,把教育的指挥权放到学生手里,把问题的拥有权放在学生手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种学习是教师要采取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的过程;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过程;是师生协调呼应、形成和谐共振的“教学场”,达到教学相长的过程。我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立了三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注重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改变观念;第二阶段——重视积累,讲求合作,乐于探索;第三阶段——注重总结,广泛迁移,提倡个性。在具体一堂课中,我特别注意这样几个环节:
教学时空的设置——为学生自主学习给予时间与空间的保障
1、安排好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听的时间、观察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动口的时间、动手的时间,甚至尝试错误的时间;提供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体验的空间、互动的空间、表现的空间。原则上至少有三分之一时间,最好是达到三分之二的时间。但这个安排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主动性一步步地发展和形成。
2、营造一个平等、尊重、民主、和谐、合作、积极的课堂氛围,来支撑及推动“开放——自主”学习的展开,让学生感觉课堂的心理时空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到思考的乐趣和想象的神奇,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无穷的探究欲望。
教学方式的改变——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最大的舞台。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严重束缚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教育要求化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开放性,即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采用启发、发现、讨论、探索或以上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发挥学生主体性,教师“导而弗牵”,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合作学习三维度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的作用则更为凸显。而教师的指导则是学生踏上成功之路的基石,我认为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首先要指导学生内化教学内容。自我学习,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另一方面又要完成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教学内容,需注意:首先应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其次在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时,所列的学习要求难度要适宜,且要有弹性。最后教师还可列出思考提纲,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般来讲,思考提纲的问题要有一定深度,学生需对知识系统理解后才能回答。实践证明,这样的思考提纲不仅可以有校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而且起到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
(2)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如果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应知道学生掌握多样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及学习任务灵活运用。如在阅读教材或其他资料时,阅读的方法很多,有“浏览法”、“设疑法”、“五步读书法”、“圈点摘要法”等。学生因跟自身情况选择。同时,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大量的规则、定理等。一般来说,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来学习。而自主学习中更多采用归纳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则。教师在指导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尝试并作出正确的归纳后,要及时、适度地进行引导。
(3)指导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
化学教学既有化学现象观察与实验的直观教学,又有高度抽象思维活动的理性教学。针对教材特点,结合课堂学习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验、去发现,教师要在设计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尝试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科学研究的创造意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可以在实验设计中得到综合应用,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王祖浩编《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2]王祖浩,等.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3]邵瑞珍,张渭城.布鲁纳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3.
[4]郭道胜著《做一个思想的教师》.山西人民出版社
[5]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国华,溧阳市强埠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