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44

[ 曾志芳 文选 ]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学风建设探讨

◇ 曾志芳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对高职院校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的学风状况分析,以及在工作中的感受,谈谈高职院校在学分制下如何建立好优良的学风。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学风;特殊性;思考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但由于录取比例不断扩大,相对来说学生的自控力较差。然而,优良的学风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不良学风会严重的制约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要获得较大地发展,就是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狠抓学风建设。因此,如何抓好学风建设就成了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分制下学风建设的特殊性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对学分制没有充分认识,很多同学不知道学分制是指什么,和以往的学年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于是,面对选课以及众多的各种院系活动只是感到茫然。因此,高职院校学风制下的学风建设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有其自己的特点。是由高职院校自身教育的特殊性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一是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确实给学生较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于学习自主能力强的同学是一件好事情,使他们能够在学分制下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但是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学生来说,却使他们放任自流。多数高职生的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较低。所以,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带来相应的困难。
  二是高职院校学分制的实施后,同学们的动向纵横交错,分布在不同教学班级,学生与专业老师、导师、辅导员集中见面的机会与学年制相比减少了,学生之间学习进度和内容各有不同,同班学生之间接触机会不多,缺乏交流,各种教学信息不能够广泛传递给同学,这样就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原因。
  三是高职院校的定位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院校学分制下
  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选修自己喜爱的课程,同时要必修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因此,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必须针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建立行之有效管理机制和模式,才能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高职院校学分制下学风建设思考
  当今,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不尽如人意,如果不加强学风建设,高职院校的发展令人堪忧,应该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常抓不懈。下面两点来思考关于如何建设高职院校学风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的责任人的划清
  普遍观点认为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因为辅导员是工作在组织和教育学生的第一线。有的则认为是导师或者是专业教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学生和教师以及学院对学分建设的影响。首先,学生认为影响学院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包括:1、缺乏目标,缺乏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据作者工作中了解学生的奋斗目标不明确或目标高于自身能力,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学生的心理比稳定因素增加;2、基础较差,班级同学层次参差不齐;3、竞争压力大,向往打工;4、注意力不集中;5、同学之间的“赶、超、比”风气不浓厚;6、图书馆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其次,教师对学风建设的因素包括:1、师生沟通偏少;2、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欠公平。最后,学院对学风建设影响的因素:1、课程设置不能满足所有学生。2、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
  从上述因素来看,学生谈及的原因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学风建设决不是某一个教职员工的责任,而应当是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特别是教师作用在学风建设中占重要地位,教师是学生的模范,教师的教风在一定程度上无时不刻在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教风是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体现的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风尚的高低以及教师教学水平高低和治学态度的严谨与否。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如何,直接影响社会、学生及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和选择。因此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教风。
  (二)学风建设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学风建设的主体和课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那么,学生和教师到底谁是学风建设的主体?从哲学的观点看,这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决定外因,所以学生是建设的主体。目前,高职的学分建设的手段不外乎“抓”和“管”,长期以来的这种工作状态,使我们在潜意识里混淆了这种认识,似乎教师正在成为建设主体。学风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广大学生。因此,在学风建设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的决定作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学风建设应在引导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方面下功夫。即在学风建设中突出“输”与“导”的作用。如今,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学风建设,制定了一些学风建设措施与办法,但是收效不大或效果不太突出。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的是突出了学生的行为管理,忽略了“输”与“导”的作用。只注重了外因的影响作用,忽视了内因的决定作用。通过各种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潜在动力,进行目标引导,使学生的主要精力与热情被“输入”和“引导”到学习中去,同时,学生的兴趣有“输出”,注重学风建设的实效性,即,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语
  因此,我们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在教育教学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作为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求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高职学生逐步寻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孟雅杰,完全学分制下高校学生工作机制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6,(5)
  蔡红梅,李郴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2)
  
  作者简介:曾志芳,长沙市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学分制下学风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