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通过教育和影响,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由于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由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求为学生营造创新的环境、创新氛围、创新机会、创新素材,让学生去发现、认识。使他们能创新、敢创新、爱创新、会创新。对于实施创新教育,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有所作为,根据对创新教育的理解,结合近年的一些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探索创新教育。
[关键词]中文教育;小学语言;教学艺术
一、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创新氛围
古今中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主体才会赢得学生思想开放,并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师只有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上不仅有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还有情感方面信息的传递,因此教师应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使之产生共鸣,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及欲望,并积极去追求知识和技能,从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火花。
(二)创设全员全程参与的教学氛围
创新总是和自主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了学生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无从谈起。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以主体性课堂教学为基础,让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是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会人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学自究、研讨群究,汇报深究,为学生创设个体与教师、学生群体与教师、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间普遍、多项的信息交流网络,创设人人参与,全程参与,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敢说、会说。
二、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学习乐此不疲,才能有较好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首先,可以通过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在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其次,巧妙选点讨论,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力。语文学习中的许多问题是不能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或是有一种答案的。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展开辩论,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来的好奇心。最后,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三、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实践
目前,存在着这样一种不争的事实,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这也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状况,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创新,首先是教者要实现理念的转变,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学生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在体现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切实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作业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富有趣味性、启发性为准则。如低年级的作业,可以把生字编成容易猜的字谜,可以把合体字拆开,把独体字合并,也可以或用写纸条“开火车”,以一个字组词,以一个词造句,或词语搭配等。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自学能力的培养。如可以设计思考性的预习作业或弹性作业,诸如诵读、讨论、画写、操作等。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不地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洋溢着创新的火种。”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我们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地指引和诱导,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乐土。
作者简介:陈桂清,阜城霞口镇张槐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