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601

[ 周晓航 文选 ]   

儿童插画中的图像语言功能浅见

◇ 周晓航

  [摘要]儿童读物中的插画作品,其读者往往是几岁到青春期以前的孩子,这一时期的儿童对图像的接受能力是远远高于文字,他们也许还没来得及掌握足够的文字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那么通过少量浅显易懂的简单文字叙述结合图像来讲故事就显得非常必要和适合。儿童插画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也是因为它不可替代的功能发展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出版形式为大众所欢迎。
  [关键词]儿童;图像语言;插画;功能
  
  这样起着一种特殊作用的出版物,作为一种商品在现代出版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由此衍生出各种附加产品,另外,作为一种随着商品经济所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它特殊的消费群体决定了它特有的面貌和样式,而通过这些图像所传递的不仅仅是故事本身,它还包括了社会对于儿童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的期待和希望,透过这些插画作者所创造的各种生动形象来传递一种人文的关怀。
  从儿童文学诞生以来,作为面向特殊受众的书籍,插画就一直贯穿其中。在童话、神话、民间传说以及科幻故事中被广泛采用。一方面这些故事中所展现的正义与邪恶、亲情与爱情、社会与人生的种种面貌,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主要责任和义务,同时另一方面也为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回答着他们童年生活中一系列的“为什么”,这对促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而,插画作者的技能、技巧以及如何艺术地把现实生活同书中不太现实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产生强烈的画面感和丰富的联想可以说是关系一本儿童图书是否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在还原这些非真实的各种人物、动植物形象及场景的同时,告诉我们的儿童读者一些“真实”世界的生存规则和常识更是这类读物娱教于乐的宗旨。
  在这种字配画、画配字的儿童文学同儿童插画的交错发展中,特别在今天的童书中,到底哪一个方面起了更积极的作用是很难辨别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儿童插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为儿童故事配图说明的功能,如今它正被更宽泛的形式所定义。其中有按传统方式以文字为主要叙述方式,少量图片进行解释、丰富、说明文字内容的插图;文字、图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互为补充的连环画;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图画书和甚至没有文字、完全以图画来说明故事情节的“无字书”等各种以现代形式出现的儿童插画。无论图画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插画形式中以何种面貌出现,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图画语言正形成一定的规律和特色。
  在我们所看到的大量儿童插画中,作者根据故事而对动植物形象进行拟人化的处理是很常见的。特别是童话故事中的动物们往往被赋予了人性化的情感和思维。以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为例,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中,邪恶狡猾的大灰狼吃掉了小红帽的外婆,然后假扮成老太太来欺骗小红帽。当父母第一次在孩子的床头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通常孩子们会问大灰狼是什么样的啊?年纪尚小的孩子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一只凶恶的大灰狼是如何假扮成外婆骗过小红帽的眼睛的?而在这个故事的插图中,孩子们找到了答案。原来大灰狼穿上了奶奶的衣服和围裙,戴着奶奶的帽子,围裙和帽子上都有花边,衣服虽然很宽大,但大灰狼还是穿不下所以有毛的腿和爪子露在外面,不仅如此,它还躺在奶奶的床上用被子捂着脸同小红帽说着话。原来大灰狼是这样骗过小红帽的,其丑恶的原形在插画师的笔下入木三分。当孩子们无法通过文字来理解大灰狼的长相时,对于成年人而言如此小儿科的文字叙述,在孩子面前却显得很复杂,一副插图的勾勒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对大灰狼假扮的外婆看得真真切切。一个简单的哲理通过大灰狼这一形象得以说明,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外表和内在往往并不一致,穿上外婆衣服的大灰狼依然没有改变它的本质。
  自从动物们在儿童故事中开口讲话以来,童话中主人翁性格的喜怒哀乐也变得简单而生动,主人翁的表情和肢体造型直白而夸张,插画师为了突出故事中主人翁的个性特征,通常从对象造型中的衣着,长相,身材等着手,抓住对象的体貌特征和适当的细节刻画更是成功塑造主人翁形象的关键。在《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这本儿书中,一只顽皮的老鼠吃完饼干又喝下一大杯水后的满足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小老鼠撒开着双腿,就地坐着,背靠被它喝完水后的空杯子,两支爪子放在胀得滚圆的肚子上,一对大耳朵直立着,微闭着眼睛,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而身前的饼干屑撒了一地。而旁边的文字只有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当它吃完后,又将要一张纸巾。”文字和图画的配合实在是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在另一本儿书《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兔宝宝要兔妈妈猜猜自己有多爱她。在其中一幅图中,小兔子站立着向上伸直双臂,告诉妈妈,他对她的爱有自己站着伸直双臂那么多;在后一幅图中,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两幅图画中,第一幅画中的小兔子掂起脚尖向上伸直双臂还够不到蹲着的兔妈妈耳朵那么高;而当妈妈作出同样的动作时,小兔子又不及妈妈的小腿高。在一前一后两幅图画的对比中,作者明显通过夸张两支兔子的肢体动作和比例,加大妈妈和宝宝形体上的距离,在这种戏剧性的对比中,生动地表现出兔宝宝的天真可爱和兔妈妈的爱子情深,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的塑造,成功地传达出图书的主题。在看似简单的肢体造型和情景刻画中,深沉馥郁的母子情深洋溢其中,感人至深。有什么样的亲情教育比这样的借由一系列图画相关联的小故事更温馨更质朴呢?
  在儿童插画的创作中,图像功能的传递不仅仅体现在人物造型和体貌动作的设计上,颜色的搭配和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应该说,孩子天然就喜欢色彩鲜艳的东西,五颜六色的气球,五光十色的游乐场,色彩艳丽的衣服和书籍都是儿童天然的同盟军,因而我们所见到的很多儿童出版物都具有色彩丰富鲜艳的特征。色彩的合理运用不仅是吸引儿童读者的重要手段,同时色彩对于图像本身和情感传达上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儿童插画的色彩应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大突出特点,补色的跳跃,中性色的柔和,同类色的恬适,以及无彩色即黑白两色的大量存在,插画师们既遵循着色彩运用的一般规律又不断挑战着色彩规律的极限,在常理和出其不意间游走,常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波隆那插画年鉴的一幅画中,插画师把鲜艳的红色和绿色并置,占据了所绘图像的大部分面积,只在小部分面积使用了,黄色、粉红色及一点蓝色点缀。在不考虑图像造型,只考察颜色的运用上,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作为色环上不可能调和的一对补色,纯度极高的红绿两色的对比运用,使这幅插画响亮、清脆而且高昂,充满了活力、欢快、积极向上的特征。在另一幅作品中,作者大量使用同色系的蓝色,各种变化微妙的蓝色充斥着画面,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水面、蓝色的猫,只有天上的月亮是不明确的白灰色和水下的鱼是偏灰的桔黄色。画面清冽宁静,似乎一个深呼吸都有可能破坏这一刻的平静。至于无彩色的黑白插画,除了没有颜色的衬托外,在线条、构图、黑白灰的构成上更是独具匠心,一点也不逊色于色彩绚丽的插画作品。可以说,色彩是视觉艺术中的音乐,不同的颜色就是不同的音乐符合,不这些符合按照作者意图的组合就是一首首无声的音乐,而儿童插画中的色彩就是从中流出的童谣。
  儿童插画作为商业插画的一个组成部分已越来越被重视,因为儿童插画的发展不仅与出版社的利益相关,更是与全社会对儿童教育的关注相关。儿童插画的形式和面貌正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而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但是无论外在的条件和媒介产生了何种变化,儿童插画作为图像艺术的本质并没有改变。这种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所关心和服务的对象是天真好奇的孩子,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它的图像语言特性永远都是随孩子们的兴趣而发生变化。不仅如此,它重要的功能还是用图像的形式包装对儿童的期望、关怀、教育,给予爱和展现这个世界的最真、最善、最美的一面。
  
  作者简介:周晓航,女,籍贯:四川,自贡,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儿童插画中的图像语言功能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