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朝鲜族舞蹈教学中,应该把握朝鲜族舞蹈的韵律感,追溯朝鲜族文化渊源,领悟朝鲜族舞蹈的内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引入情景教学及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更加突出朝鲜族舞蹈教育的特征的同时,进一步强调和补充启蒙时期的专业舞蹈教育的作用及其地位。
[关键词]朝鲜族舞蹈;教学;韵律感
一、把握朝鲜族舞蹈的韵律感
韵律感是指在舞蹈律动时,处理动作的节奏对比、呼吸力度控制、情态的贯穿等。中国古典舞中的“气”,只是一种自然或精神美的阶段,只有将“韵”以某些程式、方法加以外化,使气韵得以有机结合,才会达到艺术美的境界。朝鲜(韩)舞蹈韵律中的形态特征,也是十分强调“圆、曲”造型和律动形态的。“围手”动作强调围“圆”与“曲”膝的起伏;行进中的步伐在起伏律动通过曲、直步伐的行进又形成“半圆”的过程;“绕腕手”动作强调手臂的大圆连接手腕的小圆;身体活动性动作又形成腰部的横甩“圆”、手臂的紧甩或横甩或竖“圆”和横“圆”,构图上的大“圆”、造型上的半“圆”;旋转中的单转“圆”、双转“圆”、八字“圆”;甚至所用的舞蹈小道具也多为圆状。朝鲜民族舞蹈的一起一落、举手投足,动律上的风格韵味则是完全融于气息运用,即呼吸之中。呼吸(气)除产生有形动作的视觉再现之外,还能表现情感、控制“力”的大小。因此,朝鲜民族的舞蹈是一个呼吸、意念、特殊形态和节奏的有机结合体,只有相互衔接、运用得体,才能产生出独具魅力的韵律风格。
二、追溯朝鲜族文化渊源,阐析舞蹈动作内涵
朝鲜族舞蹈,都不同程度地积淀着该民族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现象,而且,对于本民族的形成、迁徙居住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在进行朝鲜族舞的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更深地去体会朝鲜族舞蹈深邃的内涵,全方位的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背景。不是仅仅停留在身体的训练、模仿和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要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文化背景的拓展,这样可以使我们不仅知道动作怎么做,还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体现了一种什么寓意。这使我们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民间舞的精华,达到身心合一,内外融合地表现出朝鲜族舞蹈的特征和风格。
三、进行情景教学,融入文化氛围
舞蹈也应该创造意境,舞蹈亦能够创造意境。因为舞蹈是利用动态意象表现那些语言所不能表达或不能完美表达的东西,人们从舞蹈意象中体悟到的情、意、境,许多都是难以用语言恰切诊释的,因此,舞蹈是一种典型的“意会”形式,一种不能翻译的特殊语言。“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入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运用各种方式创设与教学内容及学习目的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如利用生动直观的示范形象或颇具朝鲜族特色的音乐、服装、道具等进行舞蹈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让学生进入舞蹈主题情景中进行训练,不断感悟和体会,体验朝鲜族族民俗风格和生活习惯等文化内容,促使学生朝鲜族文化氛围,实现舞蹈文化内涵的渗透。自然也是要追求意境的。舞蹈的这种属性决定了它更需要以创造意境为旨归。而意境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虚实运用得越好,作品中留下的空白以及为观众提供的想象性空间就越大。而其想象性空间之所以美妙,关键就在它能于虚处藏神,于虚处托出一个含蓄蕴藉、意象浑圆的境界。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够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四、运用多媒体设施,直观展现文化内容
多媒体教学具有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视听结合、形象鲜明直观、传达信息量大等特点。这些特点运用于舞蹈教学,会带来如下一些益处:1)放映优秀的舞蹈录像教材,让学生在教师实地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获得全面准确的认识,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提高对此类舞蹈掌握的水平,也是对教师个体动作局限的一种弥补。利用网络环境感受的新颖性、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景,使形象化的外部刺激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运动形态形象的感受下进入创造性的学习,并迅速转变成形体表现,2)放映优秀的舞蹈作品,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感受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之所在,借鉴优秀作品的创作方法,提高他们的舞蹈鉴赏、分析及创造能力。3)通过回放教学实况录像。一方面在自评的基础上,师生自觉改进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利用录像能反复放映的便利,纠正学生学习的问题,更利于学生接受,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朝鲜族舞蹈的韵律训练[J].艺苑,2009,(09)
[2]李爱顺. 当代中国朝鲜族舞蹈创作走向特征[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张媛艳.多媒体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J].艺苑,2009,(09).
[4]崔海慧. 谈朝鲜族舞蹈的风格特点[J]. 青年文学家, 2009,(14).
作者简介:李明睿,内蒙古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