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90

  

俄罗斯美术教育方式对于健康人格的影响

◇ 邵佳岭 秦嗣英

  [摘要]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两种艺术教育方式即正规国家美术教育、民间自发美术教育的阐述,论证了重视美术教育对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美术教育;健康人格;自发;创造
  
  俄罗斯是珍视美术教育的艺术大国,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成功推动了“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则推动了俄罗斯的发展壮大。2007年,本人与国家公派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访问学习的妻子,共同宏观上考察调研了俄罗斯美术教育的基本方式,发现俄的美术教育方式非常有利于人的健康人格的形成,现将取得的经验在这里阐述给大家,与大家交流学习,进而促进我国的艺术教育。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是一种和谐的、自由的、富有创造性的心智体现。如同爱因斯坦所说:学校的教育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仅仅是专家……当下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模式发生着剧烈变化,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才能提升整体国民的素质,而艺术教育恰好可以影响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那么俄罗斯有哪些好的美术教育方式呢?它们又是怎样影响着健康的人格的形成呢?
  第一、通过我们在圣彼得堡的学校,以及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市学校的考察后得出:俄罗斯在国家政府层面就非常重视美术教育。每个人在接受完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接受大量正规的美术教育,这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主要方式。
  俄罗斯艺术教育大纲明确规定:“艺术学科要保证学生获得关于人、社会与艺术世界的多重复杂关系的知识,关于造型艺术与影视艺术(音乐、文学、戏剧、电影、电视)的知识;大纲的最低要求是: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绘画和表演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形成对俄罗斯和整个人类艺术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大纲特别地提到了造型艺术,所谓造型艺术即是美术艺术。在俄罗斯造型艺术的教育方式主要是这样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乃至大学都有美术课。在幼儿园的美术课以自由造型为主,每日课时两到三小时;在小学的美术课安排在每天的下午,因为俄小学生每日下午没有什么主课。在俄罗斯中学生的美术课也颇多;在大学中也设有诸多美术课……俄罗斯的美术课很规范,有专门的工作室或者手工坊;有专业的画具;还有专业的老师。由此可见俄罗斯的美术教育非同一般。
  俄罗斯这种政府行为的美术教育方式,令全民接受了从理论到实践很系统的艺术教育。长期的艺术熏陶下,人的思维定势、审美取向、价值取向受到了深刻影,大大提升了人的审美修养、激发了人的创造力、提升了人的快乐感,而这正是健康人格的表现特征。试想俄罗斯人有大段的时间在艺术的海洋里徜徉,肯定艺术的影响会沁入骨髓,这也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俄罗斯人健康人格的形成。
  第二、俄美术教育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民间的、自发的美术教育
  这种自发性、自觉性的美术教育形式的存在,和俄罗斯的历史有很大关系。从欧洲的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从法国印象派,再到后印象派,从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到康定斯基等先锋派;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从俄博到冬宫……整个美术史就是俄罗斯辉煌历史的一部分。这种成就感让俄罗斯人民族自豪感极强,因而他们都自发地热爱美术。
  比如俄罗斯博物馆的美术教育也是自发的。在俄罗斯世界第三大博物馆冬宫里,我经常看到一批批孩童坐在地上,专注地听老师解说名画。而我们搞美术的大学生和访问学者进这里参观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人的原作,也可以随时随地,并且和孩子们一样免费。且我们还可以花很少的钱申请在博物馆里临摹任何一幅大师的真迹。俄罗斯人把休息日都用在参观博物馆的名作上。俄的博物馆与艺术沙龙随处可见,所以有人戏称:俄罗斯的博物馆、艺术沙龙与公厕一样多。
  还有就是这种自发性的美术教育还体现在很多很民间的生活细节上。在一个用废旧汽车轮胎围起来的花坛中你能发现,黑色的轮胎被漆成了各种美丽的色彩。2009年6月,本人在布拉格维申斯克市附近一个很原始的农村写生发现,那里的小学校虽然房子很老旧,但进入其内却顿觉她是那么地有艺术感,里面房间的色彩搭配赏心悦目,走廊里挂满油画、吊兰。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竟然让我们这些从中国去的客人参观到了他们和中国小同学的绘画联展!因为他们有些可是平时连鞋也不穿的淘气包。这一切说明了俄罗斯的美术教育的民间性和普及性,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孩子们都在感染着艺术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他们的人格肯定是健康的。
  点滴小事说明即使在俄罗斯民间,人们也热爱艺术,这也体现了俄美术教育的多元性、开放性和普及性。美术教育使俄罗斯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艺术使人的内心充实,快乐,和谐;容易超越自我,创造新事物……这些正是一个健康的人格所必须的要素,由此可见艺术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俄罗斯美术教育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很多,我们适当地借鉴其优秀的艺术教育模式为我所用,进而提升我国的艺术教育水平,同时也促进我国国民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国民的素质,让中国的名字在世界上更响亮!
  
  参考文献:
  任光宣:《俄罗斯艺术史》,北京人学出版社,2000年
  奚静之:《俄罗斯美术史》,联经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邵佳岭(1969—),男,黑龙江黑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美术,设计创作与教学研究工作。
  秦嗣英(1970—),女,黑龙江黑河人,教育部公派俄罗斯艺术类留学项目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美术创作与教学研究工作。

俄罗斯美术教育方式对于健康人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