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51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调查研究

◇ 黄铭心 简莹梦 董 莹 陶 优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未来的发展。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采访调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发展概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
  
  一、引言
  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时代进步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起步晚,“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存在不足。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现状,明确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一条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调查志愿服务工作较具代表性的北京师范大学的4个最具代表性的志愿服务组织,笔者试图对其发展现状与趋势做一定的分析研究。
  二、现状分析
  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处于转型期,志愿者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缺少对专业素质要求高的志愿者,并且,大学生志愿者具有较大流动性,志愿服务显得过于粗糙,技术含量低。不仅如此,大学生志愿组织发展亦存在如下几个特点:
  (一)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重视志愿精神,强调其基础性作用。
  在抽样的60名志愿者中,98.3%的大学生肯定志愿精神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高度热情。
  (二)大学生志愿者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与专业的相关性,大学生志愿者组织逐步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与以兴趣作为选择志愿工作的倾向相悖,大多数大学生志愿者仍然投身于与本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60%以上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志愿服务的技术含量。近几年,以院系为单位的具专业性倾向的志愿者组织纷纷成立,获得较大发展与普遍的认同。如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立的志愿讲解队,不仅在恭王府志愿者表彰大会上荣获最佳组织奖,更于2010年在恭王府设立教学实验基地。专家亦表示,专业化是志愿服务的发展一大趋势,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应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提高志愿服务的技术水平。
  (三)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存在由相关组织机构(如志愿者协会、被志愿服务单位等)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两种类型,后者获得大学生志愿者的普遍认同。
  调查显示,以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构建组织管理体系的志愿者组织发展态势良好。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肯定该管理方式对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作用,倾向于对志愿者组织进行自我的规范化管理。
  (四)北京师范大学志愿服务事业呈现全校综合型与院系专业型两种发展模式,后者对提高志愿者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三、展望与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调查研究,对建立完善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有借鉴作用,通过分析,不仅可以透视北京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状况,更有助于前瞻性地把握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整体情况。为此,笔者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未来的发展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明确志愿精神的具体内涵,强化其在志愿服务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
  志愿精神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基础,是衡量一个真正优秀志愿者的重要标准。提高志愿者的精神修养,强化志愿精神在志愿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是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服务水平的必然之路。
  (二)推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鼓励各院系发展符合本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
  专业知识与志愿服务技术含量的提高高度相关,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专业优势,促进大学生志愿者向多方面转型,是现阶段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此外,专业与志愿服务的结合,有助于大学生志愿者将所学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实现“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
  (三)建立完善学生自主管理的志愿者组织管理模式,发挥大学生自主性。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志愿者组织模式,既得到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认同,也得到实践的检验。它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不仅有裨于激发志愿者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志愿者的组织管理能力与各项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加强组织的团队凝聚力与成员的团队归属感。
  (四)积极联络各种社会资源,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加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参加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进程,实现与社会互动的一种重要途径。拓展服务领域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有助于促进社会交流与进步,还在于它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开拓创建“以志愿精神为基础,学生自我管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作者简介:
  黄铭心(1990—),女,江西赣州,学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与博物馆学。
  简莹梦(1992—),女,江西新余,学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董莹(1989—),女,陕西渭南,学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世界近代史。

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模式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