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627

[ 李 炜 文选 ]   

新课改推动教师教学反思

◇ 李 炜

  [摘要]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要求教育活动不仅要教学相长,更要求教师善于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的更快、更专业。
  [关键词]新课程;课改;教学反思
  
  一、把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涵义
  反思教学能及时总结教师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得失、感想和体会,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可从以下几点着手:①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②教学内容的有序性 ③教学结构的整体性 ④教学方法的适切性 ⑤媒体运用的合理性 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⑦反馈矫正的及时性⑧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而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①对教育观念的反思。②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同时需要教师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质疑和追问日常教学行为的取舍使教学活动在实践中革故鼎新。③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思。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内在动力并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作用。
  二、新课改下教学反思的现实必要性
  教学过程需要必要的反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这也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
  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反思。“思考着往前走”是新课改中教师自我成长的现实之路。新课改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和困惑,教师只能靠自我学习和反思来帮助自己,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一名研究、专家型的教师就是在不断地反思、探索、创新中得到提炼和升华并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教师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就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教师实践创新的空间,需要教师在实践情境中不断体验、反思和感悟,在适当的情境下实施适当的教育,这是教学智慧的本质体现。
  三、怎样实施教师教学反思
  1.增强反思的意识。反思意识来自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惟有如此,教师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2.提高反思的能力。“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培训、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应该使教学反思与教育科研促进相长。一方面,日常教学行为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科研是对日常教学行为反思的提升。教育科研可以使教师提升教育理念、发展新知和技能及教学相长。有助于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师发展。
  3.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反思,可以由自己反思、借助同行或专家的评价、学生的反馈等多种形式来推进自己的反思。①自我反思。一是纵向反思,就是同类型的课,后期与前期纵向反思。二是横向反思,就是同一内容的课,与同行或专家的课横向比较反思。三是“预设规定”与“教学设计理念”反思。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应重点推敲以下几个问题:以生为本、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困惑、收获和建议、课学教学的亮点、暗点与自己的期望值等等。如果重新设计、组织这节课还会有哪些新的增长。②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课堂教学是动态变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反思并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果断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对策,进而顺着学生的思想组织教学,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③借助同行进行反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教师自己独立反思,很有可能产生“模糊”的反思现象,寻求同行的帮助十分必要。其路径:一交流,“教无定法,贵在行法”,同一个问题,见仁见智。通过相互交流,请同行或专家指点达到提高的目的,二是观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积极主动创造机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如各类评比的“优质课”或“研究课”等,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并认真对照反思,通过比较,去伪存真,取百家、名家和名师之精华。④借助学生反馈进行反思。“教学相长”,师生应互相学习。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完成教学目标,更要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为此教师在课中和课后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从而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了解和掌握学生反馈的路径有:一是课堂观摩,二是学生评课,三是课间个别交流,四是问卷调查,五是定期小组讨论。
  四、教学反思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忠实记录形成教后感,便于积淀与反观教学。②形式多样,不要千课一律。一节成功的课或一节不成功的课,都有反思的地方,但要反思的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该怎么反思也有不同,要避免雷同。
  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且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高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能勤于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和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和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和修正,善于反思提练,发现问题,积极探索,与时俱进,课堂教学就能适时适地达到最佳效益,教师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必定逐步提高。

新课改推动教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