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向下一站。”《入殓师》以一名新手的视角讲述了日本入殓师的生活,其通过经历观察各式各样的死亡,以及围绕在逝者身边充满情意的人们,来诠释生命不息,爱也不息。笑着开始,哭着结束,内心的温暖、感动将人的亲情、生死演绎成一首诗。
[关键词]入殓师;亲情;生死
生活中,人需要面临抉择,乐团的解散让小林大悟开始深思自己的理想,最终决定与妻子离开东京回到乡下,为让妻子更好、更幸福地生活,他误解了报纸广告去应聘而成为一名入殓师。通过唯美的演绎、小林大悟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亲情和成长的故事。幼年父亲的离开让小林大悟无法释怀,这一抑郁在他的心理积压了很多年,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下,他在对人生感悟解读中,理解到了父亲遗留的那颗光滑的石头,饱含着期望与祝福,也化解了他心中的寒冰,理解与亲情让爱意永恒。
小林大悟就此开始了新人入殓师的生活,在实习的两个多月中,他看到了原本以为是美女结果却不幸身为男儿身的年青人、留下年幼的女儿死去的母亲、脸上带着后辈尊敬爱戴的唇印的寿终正寝的爷爷……在这有着各式各样遭遇的离别中,不知不觉的大悟开始能够理解并慢慢喜欢上入殓师的工作了。妻子美香知道了真相,希望大悟放弃入殓师的工作,但是大悟不愿放弃,他们吵了起来,结果是美香回了娘家。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大悟已经很熟练入殓师的工作了,在各式各样的仪式中他都可以感到很充实。美香回来了,告诉大悟她怀孕了,希望他为了孩子找一份普通的工作。洗澡堂的老太太死了,美香亲眼目睹了大悟工作的全过程,她理解并接受了大悟的这份工作。突然,大悟父亲去世,让家属去领遗体。大悟因父亲曾抛弃他而不愿前去,在社长和同事的劝导下,大悟在美香的陪同下去送父亲最后一程,他亲手为自己的父亲入殓,对父亲的怨恨在一瞬间消逝。
一、普世的道理,讲述人生死的亲情
生与死,永远是大自然的永恒主题。谈到《入殓师》充满亲情的原因,导演泷田洋二郎觉得死亡对于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普遍的东西,这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基本都是一样的,出生和死亡是全世界共通的两件大事。影片用此来抓住人心,用生活中是人最容易忽略的、却又很重要的亲情,和所有人都会遇到的死亡来体现生命的寓意。从这一点上来说,《入殓师》对全世界都是普适的,并且更具有普世价值。
影片中里包含的亲情太多了,让人看到最主要的就是珍惜,理解,宽容,情至深处,唯美震撼。这些夫妻之间,母子、父子之间,长辈后辈之间,朋友之间的亲情感情,因为一场场经历入殓的心灵洗涤,从开始不相关的人们,到后来与主角关系密切的人,层层铺垫。彼此理解,宽容,放下误会,更加懂得珍惜,令逝者安心,对生与死做出了另一层解释。这部影片对死亡的庄重,对生命的尊重,很适合生活中彼此亲近但是又有隔阂的人来看,感化人们懂得理解和宽容,变现出表面淡漠而内心深深眷念的亲情。影片的优秀之处,在于它不仅通过大悟的经历讲述了一个亲情和成长的故事,而且通过大悟在做入殓师的过程中,所目睹的形形色色的家庭的亲情故事,揭示了亲情是对所爱人的宽容和原谅,是认可并祝福对方的本质。生命不息,爱也不息。当大悟为多年未见得父亲进行入殓仪式时,亲情的演绎达到高潮。大悟细致地为父亲整理面容、穿戴寿衣,从父亲紧握的手心里掉出圆滑的小石头,顿时让大悟找到了遗失多年的父爱,那是遗失多年的亲情,脑海中模糊的父亲形象终于开始清晰起来。情至深处,由浅入深,由表及内逐渐使感恩生命、感悟亲情得到升华。影片最后,小林大悟手握父亲遗留的那块石头,把它贴近妻子的怀有身孕的肚子。死亡令人伤悲,但生命还在孕育,生命在亲人心中和血肉中得以延续。
二、丰满的人物和饱含亲情的语言对白
《入殓师》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充满亲情的人物形象,在静谥的亲情环境中人物的性格得到升华。朴实憨厚的小林大悟,温柔体贴的妻子,沉稳少语的社长等等,表达出一种全新的感悟和洗礼,人生就是一趟旅程,死亡打开了生命的另一扇大门,走向下一程。火葬场老职工给人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火葬前,他的特写,他的独白,是采用了细腻的描述,刚毅而沙哑的声音充斥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灵。随着影片的节奏慢慢沉静,观众的心也逐渐安静,闭上眼睛按下火化绿色按钮时,火苗燃起,亲人的哭泣,打开了生死的门,同时也开启了人们内心的泪阀。
影片的语言对白同样具有震撼心灵、饱含亲情的魅力。语言对白中很多是深受人们喜欢:“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容颜。这需要冷静、准确,还要怀着温柔的情感。在分别的时刻送别故人,静谧,所有的举动都如此美丽”。 “去年,我和她过了圣诞节。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会做这种事。但无论如何,她都想过圣诞节,买个小小的蛋糕,插上蜡烛,两个人一起庆祝。然后,她突然对我说:两个人一起经营澡堂吧。也就是说,她预感到了这一天吧。我很擅长烧东西的”,“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并走向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这些朴实平凡的话渗透着亲情的温暖,澡堂的婆婆的逝世,剧情发生了戏剧性的重大变化。大悟服务的客人,正是看不起自己,也瞧不起入殓工作的朋友。当大悟优雅而娴熟地为婆婆整理完仪妆,连妻子都感动了。这是一个情感沟通的过程,大悟以从容、彻底的方式表现了自己,让旁人理解自己,也让妻子彻底领悟到了其中的亲情。入殓师工作的特殊之处在于人身处情景中,淡定真实,为之亲情动容,这也是一个剧情发展的高潮。
三、微笑与泪水并存的亲情音乐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生命寻找一件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许当找到的那一刻,东西本身已经损毁,但必须这样做,否则生命本身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影片始终贯穿着小林大悟在闲余时间拉大提琴的音乐和场景,这时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大提琴魅力,低沉的调子,抑郁悠长,催人泪下。在久石让优美舒缓的音乐声中,小林大悟时而出现的入殓仪式,细致而凝重,时而在旷野中拉大提琴的场景也萦绕般出现。静谧,所有的动作都是如此美丽。微风吹拂的草原,巍峨的雪山,流淌的河水,洁白的天鹅,成群的牛羊,将大悟内心对生命、亲情的感触,以及对生命的挚爱和珍惜推向高潮。
圣诞节社长、大悟、助理三人聚会,音乐响起,旋律如丝如缕,每个人都在聆听。朋友的感情,每个人思绪里的亲情,都在这大提琴独奏中表现得淋漓精致。每个逝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死亡的送别让亲人带着悲痛,久石让唯美、简朴、纯净的音乐风格,烘托了影片的亲情场景。琴音时而激越、时而温柔,仿佛是内心的情感之流。这样的配乐与影片场景相得益彰,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风景在琴音的烘托下,显得怡人、美妙。微笑与泪水,在低沉悠长的大提琴声中相互包蕴,是亲情,是宗教、哲学以及艺术。换种角度看待生死,在音乐中得到超脱一样静默和悲伤;悠扬舒缓的亲情音乐,始终流淌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力量。
《入殓师》使人生成为一次河流般的旅行,用近乎诗意的方式将生死娓娓道来,没有死亡的悲悲切切,反而亲情而温暖,散发着亲切的人情味。“生死,只是一扇门。生也是。我们穿越生之门,呱呱坠地,然后很多年后,我们就走了,轻轻掩上门,就像当初来的时候般简单。”《入殓师》是完美的,它在内心深处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死亡,这一包含着深刻的伦理道德内涵的思考经历,让我们从在内心当中接受了一场关于亲情、灵魂的洗礼。
参考文献:
[1]王彬.《爱,让逝者一路走好—关于入殓师》.世界文化.2009(9).
[2]凌洁.《入殓师:因生命最初的热度而感动》. 观察与思考.2009(13).
[3]张益伟.《生死边界上的灵魂歌者——析入殓师的美学内涵》. 语文学刊.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