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99

[ 李怡如 文选 ]   

《琵琶行》赏析

◇ 李怡如

  [摘要]《琵琶行》是一首传诵千古的长篇叙事诗,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琵琶女这个典型艺术形象。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既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歌伎们的不幸遭遇,也抒发了作者个人受打击遭贬拆的抑郁情绪。诗人将偶尔相逢的琵琶女视为风尘知已,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已,哭已哭人,将宦海浮沉、红颜不在融为一体,因而使用作品具有非凡的感染力。
  [关键词]《琵琶行》;高中语文;中文教育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领袖、最有平民缘的诗人,《琵琶行》作为诗人的代表做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年45岁的白居易任江州司马。44岁是白居易人生的分水岭。此前他在朝中任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长安发生宰相武元衡被刺事件,(武元衡是武则天曾侄孙。为相后力主削藩,为藩镇忌恨。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早朝,为淄青藩帅李师道遣刺客暗杀。)白居易最早上疏朝廷,认为须速将凶手缉拿归案,否则国将不国。此举被忌恨他的人指为僭越行为,因而被贬为江州司马。此事成为白居易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渐多。
  诗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诗中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琵琶女其人,以及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已简略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白诗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通俗易懂。通观全诗,也没有十分难解的典故和生词冷字。
  《琵琶行》全诗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琵琶女出场。诗的开头就描绘了一幅秋夜江边送客的图景:迷茫的月下,暗红的枫叶和惨白的荻花在瑟瑟秋风中飘零落下,江面上一片茫茫,笼罩着一层肃杀、寂寥的悲凉气氛。这种环境和景物和被贬诗人送客时的离别情,是十分融洽的,同时也为后面琵琶声做了有力的铺垫。第一段后八句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声音从水面船上飘来,一下子就引起爱好音乐的主人和客人注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寻声暗问”四字极为传神,“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听到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使一位心灰意懒、感叹红颜已去而不愿再抛头露面的琵琶女形象跃然纸上。琵琶女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发一语先微露其内心隐忧,为接下来的故事发展作了较充分的铺垫。这14句诗中,最经典的名句当然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22句,可划为第二段,这是全诗最重要的一段,描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诗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将音乐带给听众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惊魂摄魄的情景描写得惟妙惟肖,几乎每一句都很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听到那动人心魄的琵琶乐声,看到精湛的演奏技艺,感触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充分显示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华。其中最为经典的名句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运用拟声描摹与博喻相结合的手法描写琵琶乐声,“嘈嘈切切错杂弹”再现大小弦上两种乐声的交错,“大珠小珠落玉盘”展现给读者的是大大小小、晶莹圆润、闪烁着珠光宝气的珍珠散落到白玉盘子上时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形象和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听觉形象,真是美不胜收。“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仍然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尽管演奏已经结束,但沉迷其中的听者仍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万籁俱寂,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没有哪一首诗对千变万化的音乐演奏描写得如此传神。作者的艺术才华还不仅限于此,通过变幻莫测的音乐氛围描写,展现了琵琶女起伏流宕的不平心潮,为接下来诉说身世做了音乐性的渲染。
  从“沈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24句,是诗作的第三段,与琵琶女自述的苍凉身世。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到“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叙说的虽是琵琶女的遭遇,实则是封建时代所有歌伎倡优人生轨迹的缩影。这一段的经典名句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此外,“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商人重利轻别离”,也是后人经常引用的句子。
  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共26句,是诗作的最后一段。写诗人感慨自己的身世,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后人引用最多的经典名句。
  这首诗用琵琶女的故事引出作者的故事。用琵琶女的悲情,推出作者的心酸。是相似的遭遇把两个人的命运联系到一起。在文章线索上,一个明线,一个暗线,互相映衬。
  当诗人听到琵琶曲的高低起伏的音调时,情感之窗也随之打开,再听到琵琶女自诉身世,为之伤感,将文章的感情一步一步地向上推。最后白居易才把自己被贬谪之不快道出,将情感推至顶峰。
  “同是天涯沦落人”这句诗将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联系到了一起。一边是乐妓,一边是诗人。那么在乐妓与诗人的人生历程当中,各自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文章最后,“江州司马青衫湿”,那悲伤的眼泪表面上是听琵琶曲,为琵琶女流的,实际上是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黯然泪下。套用当下流行语:哥流的不是眼泪,是寂寞。
  
  作者简介:李怡如,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七班。

《琵琶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