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621

[ 丁丽亚 文选 ]   

对高职本位教育融入职教人才培养的探讨

◇ 丁丽亚

  [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背景出发,提出了将职业本位教育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观点,并从职业本位观、课程改革、“双师”建设与“双证”教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效用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本位人才培养
  
  一、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背景分析
  从培养模式来看:与普通院校相比,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更多地停留在比较单一的形式上,并且一些用人单位出于自身利益和生产效益的考虑对合作相对冷淡,职业院校只好依托行业、依赖人脉,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来寻求企业的合作。从教育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历史太短、软硬件基础弱,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与水平、以及相关职业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体系都不完善,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职业人的特质,出现了诸如“缺乏团队协作意识”、“职业素质低”、“实际动手能力差”、“不善与人沟通”等问题。因此,有关学者指出:类似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工学交替”的课程模式,目前在我国还无法实现。
  二、职业本位教育分析
  面对目前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关学者提出了“职业本位课程模式(VBCM)”的观点,强调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职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养成。确切地说,职业本位课程模式(VBCM)强调以学校为教学主体,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主要是在学校真实的或仿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
  三、将职业本位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如前所述,职业本位正是职业教育区别普通学校学科本位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安于其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要大有作为,必须结合学院实际,深化改革,要努力将职业本位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贯彻职业本位观,科学开展课程改革。
   职业本位观,即以职业岗位群对素质、能力、知识的共同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知识“必需、够用”为度,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领域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国际职业资格标准,选择职业技能及其相应的职业知识。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来看,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校,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能够真正从职业的需求出发,努力贯彻职业本位教育,建立课程建设规划目标,使其具有突出的职业技能性、岗位群的针对性和先进性的特色。并随着行业的发展变化,联合企业,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积极开发与职业资格相衔接、对就业和创业有实际相关的专业课程。此外还可以与动漫企业共同开发教学教材,以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编写教材,增强适用性与科学性,为毕业生提供有力的就业保障。
  (二)注重仿真与真实教学环境的平行建设。
  仿真性教学环境是指仿照或模拟工作环境而设计的教学环境,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的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和虚拟实验室等;真实的教学环境,包括企业的顶岗实习和校内的生产性实训等。对此,职业院校应根据相关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的要求,加强对仿真与真实教学环境的平行建设,一方面加大对校内仿真教学环境建设投入,同时积极与周边地区的相关企业建立密切的产学合作关系,依托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力量的优势,优化组合实训设备资源,克服自身在教学资源上的局限性,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将职业本位贯穿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
  职业本位教育不应仅仅体现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应该贯穿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为此,职业院校必须以学生即员工、学校即企业的理念,极力营造出职业情境,即将职业人的特色与企业文化贯穿于校园文化生活之中。以职业人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的生活习惯,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工作时间观念,从整体上营造出真实的工作氛围。总之,要努力从学校管理与文化建设的运作中,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训练、职业习惯的养成,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换。
  (四)“双师”建设与“双证”教育两手抓。
  一方面,职业本位教育的实施还有赖于“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围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院校要努力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为此,院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通过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进修等途径取得第二职称;其次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选调教师,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再次是建立一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兼课教师队伍。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实习,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等途径实现“双师”资格;最后,院校还应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的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结语
  职业本位教育是满足和解决我国高技能基础专业人才紧缺的一个重要方式。为此,职业院校应始终以社会需求、就业为导向,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探索如何将职业本位教育高效地融入职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
  
  作者简介:丁丽亚(1979—),女,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河南省许昌市继续教育中心。

对高职本位教育融入职教人才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