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8期 ID: 153568

  

延安精神与深化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

◇ 张冬梅 陈新亮 余 欣

  [摘要]河北北方学院在开展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活动中,以延安精神为根本,将其与志愿者精神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志愿“双服务”工程深入、持久、有效的开展,而且也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模式新的探索。
  [关键词]延安精神;大学生志愿者;双服务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同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相结合,使之与时俱进。河北北方学院在开展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活动中,有效地将延安精神与志愿者精神紧密结合,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推进“双服务”工程深入、持久、有效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为我国高校素质教育模式创新进行了有意义的实践。
  一、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的科学内涵
  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充分利用高校师生智力资源,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面向校园、社会的志愿活动,最终促使高校实现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服务大学生成长的双重职责。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的开展不仅深刻体现了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而且还通过志愿者活动践行了延安精神。同时,大学生志愿者“双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势必要求广大志愿者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及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
  二、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者精神引领下,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支农、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多个领域积极开展了服务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成绩面前,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更要清楚地认识到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志愿者在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促使活动在正确的方向指引下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精神层面的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志愿者身上集中表现为:第一、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这主要表现在服务活动中,部分志愿者拈轻怕重,严重影响了志愿者形象和服务质量;第二、缺乏创新意识。目前,在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仍存在服务内容陈旧、服务手段单一、服务类型雷同,缺乏特色服务等问题。第三、志愿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成效。这主要表现于一些志愿者不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片面追求社会舆论的宣传,而忽视活动本身真正的意义与被支援单位、人员的感受,缺乏人文关怀及真正的服务意识。
  针对以上志愿者思想意识方面的不足,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从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精神财富中汲取营养,使志愿者精神与之紧密结合,从而提升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以确保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三、弘扬延安精神,深化大学生志愿“双服务”育人模式
  第一、发扬志愿者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作为一项刚刚启动不久的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例如,服务阵地的开辟、服务内容的更新、服务手段的创新,这都离不开广大志愿者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尤其是当社会需要援助的时候,志愿者更应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志愿服务之中,践行一名志愿者的誓言,从而为社会贡献我们的力量。汶川大地震后,抗震援助灾区的志愿者行动就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深入社会、服务社会、积极参加“三下乡”、服务西部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服务活动中不断磨炼意志,体验生活,从而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双服务”工程应充分利用高校智力资源,发挥多学科专业优势,并应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活动内容。如成立志愿者社会需要调研小分队或开辟电话、网络热线,及时、广泛、动态地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及时调整服务目标,提高志愿活动的针对性;成立专门的志愿者技能培训机构,加大对志愿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能力,使其掌握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建立志愿者网络平台加大志愿者组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
  第三、讲究实事求是,诚信为本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要求志愿者自身以无私的仁爱之心去关怀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志愿者协会应该加大对成员实事求是、诚信观念的教育,通过办理志愿者电子信息卡、建立志愿者诚信档案,记录志愿者服务过程并收集受助者的反馈意见,更好地起到监督、促进志愿者诚信服务情况,从而引导志愿者诚信做人、诚信服务,不贪图虚名,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投入到志愿者活动之中,用一颗诚实的心去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的建设。
  我们只有将延安精神与志愿者精神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因此,广大志愿者不仅要牢固树立讲求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而且要勇于发扬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通过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地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最终,通过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这一平台,大力推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实现其服务社会与服务学生的双重职责,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体系的建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社会路径选择及绩效评价体系研究(08JA880017)
  河北北方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大学生“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G200901)。
  
  作者简介:张冬梅(1978—),女,河北唐山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现任张家口市高新区纬一中路河北北方学院东校区助教。

延安精神与深化大学生志愿“双服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