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ID: 156777

[ 开 健 文选 ]   

孙柔嘉形象的整体感知

◇ 开 健

  孙柔嘉是赵辛媚报馆同事前辈的女儿,大学刚毕业,年青有志,不愿留在上海。她通过辛媚谋得三闾大学外国语文系助教之职,开始了艰苦、漫长而又充满火药味的人生。在赴三闾大学的途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天真幼稚、充满好奇心的小姑娘:“……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商量……我太不知道怎样做人,做人麻烦死了!方先生,你可以教我么?”多么幼稚可怜!但自从订婚后,人们看到了她骨子里的精明厉害。连方鸿渐后来也不得不承认她很有主见,且主见很牢固。她外显柔弱而内藏泼辣,虚伪、工于心计、精明厉害、有着专横和多疑善妒的性格,使她成为那个时代一个典型的灰暗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
  以方鸿渐的经历为线索,《围城》可分四部分,孙柔嘉出现在第二个部分,即同方鸿渐等五人同赴三闾大学途中。孙柔嘉一出场,小说有段细致的描写:“圆脸,旧象牙色的颧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也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这让我们想到中国传统的羞涩、沉默的女性,加上她貌似天真的话语,我们会把她归入传统美好的女性形象。但到了小说的第三部分,写他们在三闾大学经历时,人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孙柔嘉。从全书上看,这阶段也是大的转折。这一时期,方鸿渐只身在外,处在各种阴谋和圈套下,无以摆脱,同时也开始陷入孙柔嘉精心布设的婚姻陷阱而无以自拨。各种人物纷纷出场,虽然孙出现次数不多,但我们能看到孙天真背后的心计及虚伪。她唯一的缺点就是把婚姻当作事业来经营,这本无可厚非。而到了第四个部分写方鸿渐和孙柔嘉的婚姻生活,她的性格就完全暴露出来,专横、善妒、虚伪和心计。
  夏志清先生说,孙柔嘉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她的性格是中国妇女为应付一辈子陷身家庭纠纷和苦难所培养出来的特性。但她已经不是完全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而是“东方化了的变型西方精神”。孙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小职员家庭,并不富裕;她生长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不被重视的结果让她懂得自己去争取喜爱的事物。家庭环境造就了她的这一性格,对一个她还算倾心的男人,女人耍点小心机不足为怪,实际上,有心机的女孩多半是聪明的女孩。从她的家庭背景看,应受到传统教育较多。因此刚开始她表现出羞涩沉默的传统中国女性性格特征,这才符合传统教育所要求的。然而后来她真实性格暴露,显示出很强的心计,有着思虑周密、深藏韬略的本领和很强的专横性格和独立意志却不是传统教育的结果。
  作为二三十年代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知识分子,处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期,虽然孙柔嘉没有留过洋,但她作为一个大学毕业的女性知识分子,学过外文,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女性独立和解放的一面。她不同意方鸿渐父母提出的在家“相夫教子”的意见,而在她姑妈工厂里从事比丈夫薪水高得多的职业。中西文化的碰撞造成光怪陆离的变形,形成了她这种既想通过婚姻依赖丈夫家庭的一面,又要寻求某种解放、有自己的主见和专横的意识。西方文化在这里变了形,民族文化也产生了危机。孙柔嘉的性格特征就在这种特殊的时期、特殊的文化碰撞下凸现出来。方鸿渐相当需要一个像孙柔嘉这样外柔内刚、颇有主见的内助来克服他自身遇事彷徨、患得患失的毛病。可是,他们的婚姻掺入了太多旁人的因素:与方鸿渐相连的是一个没落的乡绅家庭——号称开明却并不理解儿子的父亲和唯唯诺诺的母亲及虎视眈眈妒忌心重的弟弟弟媳,这样的家庭当然让孙柔嘉受不了;与孙柔嘉相连的则是洋味十足的姑母家,姑母把自己的先生管得服服帖帖还不够,还怂恿孙柔嘉管制方鸿渐。姑母的居高临下同样令方鸿渐无法消受,于是矛盾就产生了。《围城》中说:“许多人谈婚姻,语气仿佛是同性恋爱,不是看中女孩子本人,是羡慕他的老子或哥哥。”结婚后更不必说,三姑六婆的搬嘴,“内阁高参”的指导,无不有机会闹一场夫妻吵架。总之,孙柔嘉虽有心计,还不失可爱,她是万千平凡女子中的一员。
  她真切地意识到了悲剧命运危机的存在,并且也拥有了通过主动抗争赢取人生幸福的勇气。孙柔嘉其实是比较勇敢的,她大胆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主动追求个人的人生幸福,这是她的积极的一面。而她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她的思想境界过于狭隘,抗争带有明显的盲目性。
  
  开健,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

孙柔嘉形象的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