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呢?
一.重视精读领悟
精读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读书活动,要“以读为本”,即要以学生自己读书、独立思考为本。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机会,让他们认真读书,边读书边思考;要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读书,进行思考,展开讨论;让学生以读促学,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动脑、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如教学《爱如茉莉》时在初步分析了课文后,我问道爱如茉莉吗?学生一致回答爱如茉莉,但当问到为什么爱如茉莉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茉莉花很美。爱也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如果这时教师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对课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茉莉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展开想象,“真神奇呀,同样的茉莉花,开始作者觉得它平淡无奇。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觉得它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通过哪些细节上感受到“爱如茉莉”?让学生充分朗读美文中的细节部分,(1)“映儿,……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2)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3)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4)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一席对话,让学生明白,爱有多种表达方式。无论是同学、朋友间的友情,还是与家人间的亲情,还是成人之间至高无上的爱情,即使没有什么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同样有真挚的爱。或许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真切切。爱如茉莉,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二.重视诵读表达
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二泉映月》是一篇真挚感人的文章,似水的月光,淙淙的流水,多么美好的中秋之夜,但饱经风霜的阿炳却回想起了辛酸的往事。美好的景,伤心的情,构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只有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他当时创作《二泉映月》时的情境。才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在引导学生在反复推敲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朗读的重音、停顿、音调和情感,把朗读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渲染气氛,我特地为课文配上了音乐《二泉映月》,直到课文读完了有好多学生还沉浸在乐曲之中,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偷偷地擦眼泪。这是感动的泪水,是读者与作者的心产生共鸣的结果。
语文教学应以朗读为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杨修荣,教师,现居江苏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