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式作文,解除了审题和文体的束缚,写作时可以大胆求新。
一.选材求新
文章的题材除要求真实、典型外,还应该力求新颖别致。新颖的题材不仅能给读者以新鲜感,而且能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所谓题材新颖,是指新题材要涉及新人、新事、新情况、新创造、新思想、新风尚、新经验、新观点、新认识等。
在选材上要出奇制胜,言他人所未言,选他人所未选,必须经过“放弃——选择——再放弃——再选择”的思维活动过程。要放弃那些“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材料,抛弃“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构思,精心选择刻骨铭心的人和事,尽情抒发震撼心灵的感情,细致描写令人回味的故事,勤奋点击精彩多样的生活。
联想不可局限于一个方面,要善于多角度、多方面辐射,但要防止胡思乱想,缠绕不清,要有方向性。那种以若干个“假如”开道,任意闲聊,“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做法不好。另外,联想、想象需大胆,不拘泥于现实,但有些学生一味在情节上“花哨”,写一种内容怪诞、主题不明的“科幻小说”,这是错误的。古语说“千古文章,立意为先。”题材新颖、想象新奇、主题鲜明是“千古文章”之前提。
二.构思求巧
话题作文不仅文体自由,表达方式、谋篇布局也是可以“量体裁衣”的,大可不必墨守成规,写成新“八股”文章。话题作文内容宽泛,便于创新,但下笔成文则要写得集中、具体,这需要我们的构思。构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动脑筋。同时构思并没有一个死的条条框框,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都是灵活多变,因而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文章各有常见的思路模式,在结构安排上往往有明显的轨迹可循。构思的意义在于能合理利用材料,充分表现中心思想,而构思创新就必须打破常规思维模式,适当变通,制造波澜。
我们可以大体给出创新构思的轨迹:归纳、筛选、突破、翻新。
归纳:即在话题给定的范围内归纳出各种可能的意见;
筛选:即在归纳的基础上挑选自己认为有新意或自己比较擅长的一两点;
突破:即透彻分析,力求展示自己的个性;
翻新:即考虑用更好的形式(如故事、描写等)来表达思想。
三.语言求美
语言通顺的基础上要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语言鲜活有文采,是每个学生都十分渴求的。那么,语言鲜活从何而来?有的是顺手拈来,有的是冥思苦索而来,但是,最根本的在于自己的文化积淀和语言修养。平日坚持学习积累,不断充实自己的语言仓库,不断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关键时刻得心应手,写出鲜活的语言来。
四.设置亮点
凡优秀作文,都要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要使整篇文章有新意,有特色,对许多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还是可以做到的。在文章中有一两处让人眼睛发亮的闪光点,就可以起到“一俊遮百丑”的作用。
亮点的表现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匪夷所思的构思,可以是一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可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好句,可以是一个用得很有个性的词,可以是一个精练出来的字,甚至可以是一个别具风采的标点……
简单来讲,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注意:①醒目的标题。标题醒目,是整篇文章的一个亮点。②精彩的开头。开头是展现给读者的第一缕“阳光”,学生需悉心打造。它不仅奠定了行文的基调,而且也会带给读者一份好心境。③意味深长的结尾。结尾是留给读者的最后一道“风景”,一定要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惊喜。④深刻的议论。一段甚或一句精彩的议论,不仅可以升华文章的主旨,而且还能给人以心灵的感悟和启迪。⑤动人的细节。如果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那么细节就是人物的血肉。只有抓住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语),才能使形象丰满起来。
综上所述,话题作文需要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思维在形式、内容上的参与,增强文章的独创性。因而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便显得极为重要。这可以通过平时的语文教学加以实现。通过培养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独特性、多向性和发散性来形成创造性思维,从而使作文教学迎来更好的明天!
祁莉,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