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通过诵读、背诵,让学生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特点,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是本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检查背诵 走近伟人
1、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一曲品格、个性强烈、画面色彩斑澜的千古绝唱。吟诵毛泽东的诗词,会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现在,让我们一起背诵《沁园春·雪》走近伟人,去感受伟人的博大情怀,去感受雄视万代,辉映千秋的不同凡响的作品。(师生背诵、板书文题、作者)。
2、学生个别背诵,教师给予点评。
二.品味诗词 感受伟人
毛泽东的诗词,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非细读,非品味,不能感受一代伟人的魅力。(投影:学生合作讨论)。
1、从遣词上品味
①“望长城内外”一句中的“望”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②“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句中的“折腰”改为“赞美”好不好?为什么?
2、从句子中品味
①找出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②找出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从情感内容中品味
①读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你有何感受?②请自选角度对“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句子略加赏析。(提示:动态,修辞,用字等方面进行)
4、从写法上品味
学生合作探究: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①“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同时也显示了诗人高大,顶天立地的形象,使人感受到诗人那豪迈的情怀。
②“折腰”意为倾倒,形象地展示了英雄人物对祖国山河怀着倾倒的心情,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2、①“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使用了比喻修辞的手法,虚实结合,形象地写出了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诗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②从“惜……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为统领,定下批评的基调,意味非常丰富。“惜”中含褒,“惜”中含贬,“惜”中含寓志。表达了诗人后来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①这句话代表了诗人的一种自信和自励,对个人才能的自信,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概和伟大抱负。
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动态描写,巧用比喻、拟人手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二者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欲与天公试比高”,给人一种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一个“欲”字把“山”、“原”人格化,生动地写出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4.这首词融写景、议论与抒情于一炉,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而又寓情于景,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阕议论,由祖国山河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寓情于议,蕴涵着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后三句由评论历代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点名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三.比较赏析 了解伟人
1、教师引领学生归纳,诵读咏雪的名篇佳句,体味其深远意蕴。
2、试就课文和鲁迅的《雪》所写的雪景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比较。
四.拓展延伸 认识伟人
1、类文阅读《沁园春·长沙》投影找出与“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内涵相同的句子。
2、类文收藏,搜集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代表诗人胸怀品德的诗句。
题示: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五.布置作业 重温伟人
1、在语文课上开展一次“毛泽东诗词朗诵会”。
2.重温课文,哪一段(或哪一局)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附:板书设计
王小兰,教师,现居甘肃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