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方法合理与否,评价效果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作文评改实践中要让作文批语的写作力避套语,突出人文性。
一.用真情和学生进行心灵交流。
教师要把批阅作文看作是和学生进行心灵通话,怀着一颗博大的爱心去写批语,关注学生的人生和人性,让批语充满真情实感,给成功者以激励,给失败者以勇气,化贫匮为富有,赋予生命新的内容和光彩。
有一次,我让学生写“今年花胜去年红”,以女同学的文章写高考失败的痛苦、对家长的负疚之深和复读的压力之大等。读后如果再写“条理清楚,语言通顺”之类的套语,学生看了就会大失所望。因为她倾吐的是心声,希望得到心灵的回应。我在评语中写道:“那凋落的是花,不是春天。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你有爱你的父母,这是你一生的幸福。家长赋予孩子成才是人之常理,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而不是愧疚之心。学有所成,以后就可以很好地报答父母。甩开包袱,轻装上阵,相信明年花一定比今年红。”学生从这样的批语中读到了老师的关爱,学到了优美有哲理的语言,从而获得了审美愉快和精神享受。
二.以道理校正学生精神的航向。
教师的批语不仅要动之以情,还要晓之以理,正确引领学生的精神航向,使之学会辩证思维,明辨是非美丑,逐步由肤浅走向深刻,由贫乏走向丰富。
我经常让学生写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对其正确认识加以鼓励和表扬,对片面和错误认识及时指正。有一次,让学生读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有学生写任长霞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田世国救母也是天经地义,这些都理所当然,不值得感动。看到这些,我觉得教师有义务拿起笔,为学生的精神导航。我的评语是:“只因为世界太缺少感动,所以我们才要学会寻找感动。有泪水可流,证明生命还是丰盈的。在某些人道德缺失、精神家园沦丧的今天,社会需要树立正气和弘扬美好的道德。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为民请命和舍身求法的人,认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希望你手中的笔,也能够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读到这样的话,学生的灵魂就会经历一番洗礼,从而变得纯净和高尚。
其次,扭转评改作文学生处于别动的局面。
为了调动学生评改作文的主动性,以进一步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我采取了作文前和作文后的两步评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作文前,要重视下笔前的“评改”。
一般人总是把评改看作是文章写毕之后的润饰工作,其实不然。这里所指的下笔前的评改,即是指学生自己或相互推敲写作提纲。这种下笔前的“评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这正如盖房子,首先要设计好图样。要是这一步功夫没有做好,就常常写不下去,就算勉强写下去,结果还是要不得。这样事先“评改”提纲,大部分学生过去是不做的。他们习惯于提笔就写。有的学生即使写了提纲,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抽查,或者初步认识到写提纲的好处,但还不曾意识到,这是下笔前十分要紧的“评改”做法。我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极力启发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为了使这一点落到实处,我在课堂巡视时,总要将学生中写得好的提纲读出来,引导大家把下笔前的“评改”做到位。
二.作文后,要充分发动学生主动参加“评改”。
好的文章总是经过作者苦心经营,反复修改,逐步臻于完善的。具体评改办法如下:
1.小组合作引路。即教师事先选出优秀的、中等的作文各一篇,印发给学生,布置他们于课外独立修改。然后在课堂上,先由教师评议一篇优秀习作,给学生评议作示范。教师在评论中,既要肯定学生作文中的成绩,又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简析产生这些缺点的原因,指出修改的路子。接着由前后四人小组“会诊”一篇中等习作。此时,教师在巡视时要热情启发学生大胆评议,提倡不同见解互相争辩。
2.互相交流评点。即由同桌两学生互换作文本,于课外互相评点。由旁座同学先行评点,用铅笔在作文本上打上各种记号,可供小作者自我修改时参考。
3.自我主动修改。即要求学生抓住自己作文中最薄弱的环节,自觉主动地反复修改。一改错别字和标点,二改文理不通的句子,三改篇章结构和思想内容
沙艳梅,教师,现居河北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