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名中存在性别差异是世界性的,早期的藏族人在起名时相对有更大的随意性,但是性别差异还是始终被关注着。在《格萨尔王》的故事中“莲花生大师为神子所选的父姓是岭地古老的姓氏穆布咚氏王族。这个王族传到曲潘纳布这一辈上,分成了三支。曲潘纳布娶了三个妃子,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叫赛妃,生子名叫拉雅达噶;一个叫纹妃,生子名叫赤绛班杰;一个叫姜妃,生子名叫札杰奔梅。”这些男性名都很有阳刚之气,一般不会给女性起这些名字。民间故事《直贡赞普和罗昂达孜》中,老祖母误以为大臣们说“崖峰倒塌了,草场烧焦了,海子干涸了”所以为直贡赞普取了一个不吉祥的名字,“直贡”意即“生命结束在刀下”,该名字随意性很强但是也有明显的性别标志。“直贡”之“直”是“刀”的意思,刀在部落战争频繁的时代是男人的武器和象征。所以,“直贡”自然是典型的男性名字。另一个民间故事《勒桑洛珠和次仁吉姆》,这个故事中“次仁吉姆”这一女性名的典型标志是四音节名字的最后一个音节的“姆”字,由此可见“次仁吉姆”是女性名字。从两篇民间故事中我们发现,藏族名字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性别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性别信息区分男女性别。
本文是以拉萨师专2007年—2009年三年全校学生名单作为调查对象,除去汉族学生278个和门巴族、珞巴族、夏尔巴、僜人、回族、蒙古族、怒族、苗族、土家族等20个学生,剩下的2286名藏族学生作为本文的实时调查对象。本文所分的阳性、阴性、中性名都是根据拉萨师专2007—2009年共2286名藏族学生的现用名分类,并且一般情况下“阴阳不混用、中性两边用”的特点,无论是何种性别,根据藏族起名字的基本音节特点,我们将这里的调查以双音节为基本单位,力图指出藏族人名性别的典型性标志。根据性别标志的区分及对2286名藏族学生名单的具体调查本文还想对赤列曲扎《西藏风土志》中对“藏族的名字大多数是男女共用的”这一说法做一个调查统计和确认。
一.藏族名字的性别标志及其特点
1.1阳性名字及其特点
阳性名字具有很强的阳性特征,一般在同一民族中一听或一看到就能断定是男性。常用纯阳性名如旺扎、旺久、土旦、旺杰、次多、普次、晋美、旺堆、扎巴、强巴等在男生名字中几乎能穷尽。我们根据阳性名字的组合情况可以将阳性名分为纯阳性名和次阳性名两类,纯阳性名是阳性名或者阳性名和阳性名的组合,如多吉、贡布、珠杰、洛追、占堆、土旦晋美、土旦旺扎、强巴旺杰等;次阳性名是阳性名和中性名的组合或者中性名和中性名的组合,如格桑扎巴、米玛琼达、巴桑次仁、达瓦旺久、洛桑尼玛等。
1.2中性名字及其特点
常见的中性名字有:白玛、达瓦、格桑、米玛、琼达、次仁 拉巴、普布、布琼、扎西、平措、边巴、次旦、巴桑、益西、桑珠、索朗、扎桑、尼玛、次仁、顿珠、仁增、洛桑、赤列、其米、潘多等,这些名字男女可以共用,可见中性名字多数都是双音节,所以双音节名字很难辨别性别。在双音节名中有时阴性名字有明显的后缀标志,如姆、央、宗、玛、嘎、措、珍、拉、吉等,而纯阳性双音节名和部分阴性双音节名凭语感与民族文化的长期熏染才能辨别。
1.3阴性名字及其特点
常见的阴性名字有央吉、央啦、央宗、贡桑、拉姆、央金、永宗、玉珍、白央、边珍、次珍、卓玛、曲珍、德吉、嘎珍、旺姆、琼啦、群宗、卓嘎、措姆等。双音节组合的阴性名还有三种情况即阳性名和阴性名的组合,如强巴央宗、洛追梅朵等;中性名和阴性名的组合,如边巴卓玛、卓玛群宗、巴桑拉姆等;阴性名和阴性名的组合,如拉姆玉珍、卓玛央金、德吉白珍等。
二.藏族人名文化中的性别信息
2.1中性名的文化信息
2.1.1以出生日起名,预示孩子的出生日期:达瓦(星期一)、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边巴(星期六)、尼玛(星期天),这些名字都能男女共用,是中性名。也有一种说法是藏历的礼拜从星期天至星期六依次是人体的器官部位分类,尼玛是头顶、达瓦是额头、米玛是眼睛、拉巴是鼻子等说法,这种说法是根据西藏的天文历算和民俗,按六个星宿的位置最初的表示方法而讹传来的。但按孩子出生的礼拜日为孩子起名,最大的麻烦是名字的反复使用率加大从而倒置人与名不能一一对应。如一个班里如果有三个巴桑就很难区别,所以多数家长是在出生日礼拜名的前后加别的名字组成四音节名加以区分,如巴桑拉姆、巴桑次仁、巴桑普赤等,或者用“大巴桑、中巴桑、小巴桑”区分,或者用“普(男)巴桑、普姆(女)巴桑”来区分,或者也可以在名字前加籍贯名加以区分,如“山南巴桑、拉萨巴桑、林芝巴桑”等。用礼拜名起名是中性名字,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7个礼拜日的循环往复中出生,因此变为中性名也是很自然的。另外还有“次吉、朗岗、次松”等指出生的日期,“次吉”是指“初一”、“朗岗”是指“除夕”,“次松”是指“初三”,也是中性名字。
2.1.2以自然事物名取名有性别倾向。礼拜名中的达瓦、尼玛、巴桑在藏语中分别是指月亮、太阳、金星,也是依自然物取名。这三个名字是礼拜名与自然名取名的交叉部分,所以依然保持了名字的中性色彩。依自然事物名取名的还有嘉措(大海)、格桑(花)、白玛(莲花)、嘎玛(星星)、梅朵(花)等。其中嘉措(大海)、梅朵(花)两个名字的性别倾向相对明显,嘉措用于男性、梅朵为女性使用。
2.1.3表达取名人美好愿望的如次仁(长寿)、德吉(幸福)、旺庆(握大全)、古桑(健康)、贡嘎(喜欢)、扎西(吉祥)、洛桑(善良)、次旦(一生平稳)、索朗(好运)、次旺(长命)等。四音节的如索朗罗布(幸运宝贝)、德吉卓嘎(欢乐仙女)等,但性别趋向很明显,索朗罗布是男性名,德吉卓嘎是女性名,所以四音节表美好愿望的在此不赘述。
2.2佛教文化名中阴阳性别倾向的信息
浓郁的佛教文化特色是藏族与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区别。在这里我们借用美籍物理学家贝特(1906-)在分析欧美社会的生命现象时指出的一段话来形容西藏人对神的崇拜与敬畏。因为在西藏同样存在着他指出的这种生命现象:"对一个具体的个人说来,生命从诞生到死亡,从清晨到夜晚,从家庭到社会,始终穿戴着宗教的外衣。没有一幢房子里没有祭奉神祗的场所,没有一天,没有一餐膳食,没有一场音乐会,没有一次集会不带祭祀,不带对神祗的问候。人们遇到每一件活动,分享每一次欢乐,遭遇每一场烦恼,无论是幸福的欢呼或是痛苦的颤抖时都会感到神祗就在身前脚后,都会渴望地呼唤他们。”同样的,佛教对藏族人名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藏族的多数人名都与佛教有关。如旦巴(虔诚、佛教、圣教)、达杰(繁荣发达)、江央(妙音)、多吉(金刚)、格列(善、吉祥)、群佩(兴法、兴教)等。名字的内涵有借取佛陀名,如松杰,菩萨名如绛央,本尊名如羌多,护法名如贡布,仙女名如卓玛和佛经名如多德、杜娃,他们代表佛的智慧、慈悲、能力、佛法等;有弘扬佛教或佛教术语名的,如土登尼玛(意为佛法和太阳)、丹巴达杰(弘扬佛教)、次成(持戒)、金巴(布施)、索巴(忍辱)、追珠(精进)、桑旦(禅定)、贡秋(三宝)、西饶(智慧)等。这些名字都与佛教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并且都是男性名字。有些名字是取名者所属教派的创始人或者此派继承者的一部分并且通过百姓们请高僧喇嘛为孩子起名而将名字中的这一部分传到孩子的现用名字中。如苯教多含“永忠”、噶举派多“嘎玛”之名、宁玛派多“白玛”之名、萨迦派多“贡嘎”之名。
佛教中也有女性名的信息,如拉姆(仙女)、卓玛(仙女、度母)、曲珍(佛灯)、措姆(神龙女)、旺姆(护法女神)、玉珍(玉观音)、卓嘎(白度母)等有女性性别标志。根据藏族文献的记载,当时藏族人习惯用自己母亲姓名中的一字作为子女名字的组成部分,如母亲名字叫朗麽麽,儿子叫麽赤;母亲名叫洒当当,儿子起名为当赤;母亲名叫索谭谭,儿子命名为索赤;母亲叫达拉嘎姆,儿子叫达赤等。归根究底这是对当时佛教的一种虔敬思想,他们认为赞普都是天上仙女或者是神龙女的后代。藏族现代女性名字中很少有朗麽麽、洒当当、索谭谭这样的双音叠韵字,但是古代藏族还是有这样的女性取名方式。现在国际、国内名声很大的山东籍女歌手“萨顶顶”的名字不仅有她自己外婆蒙古族的名字“萨”这个渊源,也有和藏族古代女性起名的双音叠韵的方式,这与她因唱梵语、藏语、自语歌曲给人带来的神秘感不谋而合。她在视频中介绍自己名字时除了说到“萨”是外婆是蒙古族原因外,“顶顶”按她自己的原话解释是“普通的顶顶”,这个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如果原本就“以独具民族特色的服装及具西藏佛教色彩的音乐风格而著名”的萨顶顶知道一些藏族古代女性起名的方式与她后来的“萨顶顶”有多么相似的话,她对从“周鹏”改艺名为“萨顶顶”的解释也不至于这么单调和令喜欢她的歌迷们失望。
三.从人名的性别差异看现代藏族的文化特征
3.1中性名的比例(见附录)看出,藏族以男性为中心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等级观念相对汉民族而言要淡薄。西藏几乎全民信教,根据佛教教义“众生平等”的观念,藏族人名虽有性别标志却无尊卑等级观念。“丹增”为佛教名,在佛教中是指“主宰圣教、掌执佛教的人”。丹增在佛教中也指马头明王,是格鲁派的大护法神,西藏著名的寺庙桑耶寺、色拉寺都供奉着这个威风凛凛的马头明王,许多人不远万里来朝拜的正是这个马头明王。但现实生活中“丹增”被女性使用的机率是10%,可见就算藏族人们最虔敬的宗教崇拜对象也不忌讳用于女性名字中。女性,在藏族人们心中有特殊的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传说中各赞普都是仙女或者神龙女为其母亲,吐蕃时代家族以母系为主,还有松赞干布时代文成公主给西藏带来的福祉。以后藏族和汉族之间还因此成为了“甥舅”关系,并在政治和经济、教育等领域得到了“舅”系的扶持和帮助。
3.2从名字的演变趋向来看,相对汉族人名的中性化特色而言,藏族人名的性别特征却越来越明显。如果说汉族人名中性化是受西方思想观念的影响及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话,那么藏族人名的性别差距明显化可以说是藏族走向现代文明的开始。一方面藏族人在生产生活中已经充分的注意到了“人”的自身发展,将关注点从自然、神本位跨越到了人本位的阶段,也充分说明了藏民族的经济、科学、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过去,藏族相对中国的其它民族而言经济、教育等的落后,父母为孩子起名字的随意性特别大。如孩子的名字起为那日(黑子)、玛琼(小酥油)、奇佳(狗屎)等尤其在农牧民中是常见的,而现在起名慎重得多。四音节格式是现代藏族人名的主要格式,四音格式又有明显的性别倾向,这比过去父母为孩子随意起名以至不辨性别要强得多。
3.3有些阴性名字有区域化的特征,如附录3中,“普赤”或“布赤”即招弟、带弟、迎弟的意思,“潘多”或“片多”的意思是有用、或者起作用、孝顺等意思。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名字多用于日喀则地区女性。日喀则相对其它地区而言保留了更多的群婚制陋俗,主要是一妻多夫制。他们普遍的观念中认为一妻多夫则能使家族更兴盛发达,所以对男孩总有很多的期盼。另外日喀则地区相对其它地区,他们的家族观念非常强所以生下的孩子必须为家里作出更大的贡献,能孝顺自己的“本家”,所以叫“潘多”的男女很多。
结论:
1、中性名一般是双音节。
2、阴性名有后缀标记,如、姆、央、宗、玛、嘎、措、珍、拉、吉等。
3、四音节有明显的性别指向“非阴即阳”,阳性名以四音节居多。
4、藏族人名性别化趋向越来越明显,这与整个民族的进步、发展有关。
5、姓名的性别反映了藏民族的文化,并且有一定的区域化特点。
6、从名字的性别差异的关注可见藏族正在有意识地走进社会文明更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