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词作家。她以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形成了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青春易逝的惆怅、离别相思的愁绪、悼念亡夫的凄凉、怀念故国的痛苦是其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的主要内涵。
关键词:李清照 女性情怀 故国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她以特有的女性视角和女性笔触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形成了不同于男性词人的特色。她既在词里描写深闺孤独无依的生活,同时还抒发了南渡以后国破家亡的痛苦心情,形成了她凄清孤寂的女性情怀。下面通过对其词作的分析,来探究她的女性情怀。
一、[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青春易逝的惆怅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抒写风雨过后词人对“花事”的关切,既不乏闺中生活情趣的展现,又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伤。首两句说风雨残酒解不了春愁,结句“绿肥红瘦”将红花凋残、绿叶茁壮之对比跃然眼前,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园中少妇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流露出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无限凄婉之情,贴切而深刻。
二、[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离别相思的愁绪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钓。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我们从这首词中可以读出李清照的离情别绪。全词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开头五句便描绘出一个事事慵懒的闺中少妇,以“冷”“翻”“慵”“任”几个字将周围的景物都染上无情无绪的精神色彩,接着倒叙离别的情景,“欲说还休”真实地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绪。词人轻轻点出离怀别苦后,又以侧笔写“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笔法婉转曲折。下阕放笔写别离,“休休”以重言加重语气,“这回去也”表明分别已非一次,“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苦语痛极。词的上片写临别的情景,下片写别时的情绪。整首词结构完整精致,思路清晰,各种愁绪都郁结在词的字里行间,却又并没直接抒写出来,欲说还休,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更体现了词人与丈夫离别的愁绪,旧愁未了,又添新愁。使离别后生活的不可预知表现得更加清楚,更加动人。正如欧阳修《踏莎行》中所说:“离愁渐远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三、[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悼念亡夫的凄凉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此词是悼念亡夫之作。通过日常生活中触景生情的描写,抒发悲凉凄苦的感情。香断炉寒与情怀如水,情景交融。梅花初放的景色,本应使人喜悦,但词人却用“惊破”,“多少春恨意”来抒发感情。“惊破”二字用得很妙,表面上是写惊破梅心,梅花初绽,实际上词人被轻快的笛声惊醒,笛声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
本词抒情有层次,哀情由淡而浓。从“无佳思”到“情怀如水”,到“春恨意”,到“千行泪”,到“肠断与谁同倚”则是痛极之语,但是下面词人将断肠的感情及时收住,以“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收束全篇,其孤苦凄凉可想而知。所以,末三句不仅回到咏梅这一题材上来,而且抒情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李清照的一生风云变幻,到处飘泊,尝尽了人生的颠沛流离之苦,孤寂凄凉。在她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心中再无希望,意冷心灰独自一人咀嚼人生的痛苦,如此凄凉之地,一事一物俱可以引发她的无限愁情,令人可悲,可叹!
四、[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怀念故国的痛苦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从这首词中可看出李清照在国破家亡后面临的政治上的风险以及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这首词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抒发了她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其怀念故国的痛苦深切感人。
词的上片反复吟诵芭蕉硕大的枝叶遮盖住庭院,阴森灰暗,映衬出主人公抑郁的情绪。而在叶卷叶舒之间情感也经历着跌宕起伏。用芭蕉与雨来形容自己的怅惘孤寂的心情。而词的下片则通过反复描述南方夜雨连绵不断﹑冷冷清清的滴落之声,倾诉着来自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伤心枕上”﹑“北人”﹑“不惯”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故国)的深切怀念。“北人”是什么人呢?就是流浪之人,是亡国之民,李清照正是这其中的一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我们听到了什么呢?听到了祖逖中流击水的呼喊,听到了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叹息,听到了辛弃疾“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无奈,更又仿佛听到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悲凉的歌声。
为何李词中有这么多凄清孤寂的情怀呢?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作者的多愁善感;二是生活圈子的狭窄,使其才华和情志受到压抑;三是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使其难免离别相思的境况和“秋扇见弃”的心理阴影。
“诗家不幸国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李清照词能如此享有盛名,除了本身文字的天赋,文学的涵养,在词中溢满情感外,她身处乱世所写出的深刻愁绪,或许才是令人着迷的重要原因吧。
(开健 安徽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