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需要有不断反思和批判的精神,需要有不断革新和重建的勇气。目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状况是“高耗低效”,具体表现为:
教师上课不关注学情,不关注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水平和学习效果,不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满堂讲,满堂灌,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课堂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课堂节奏拖沓,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吃力。
因此,如何想方设法激活高三语文复习课堂,提高课堂复习效益,成为大家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以“情”激活——激情点燃,热情带动,情情关乎爱
有位教育家说:“不要把学生脑袋拿来填进知识,而应该把它当成被点燃的火种,教师的角色是点燃火种的人。”要点燃火种,首先要靠教师充溢的激情,一个没有激情的语文老师不应该算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因为,这种激情实在是源于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挚爱,源于人内心的悲悯和良善!高三语文老师更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用自己激情来点燃学生,用热情来带动学生,用激励来鼓动学生,用精神来感召学生。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位学生;你才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妙趣横生,才能把艰涩深奥的词句化为通俗易懂;你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倾听他们真实的声音;你才能真正体现“师生一体”,即师之所思正是生之所想,师之所欲正是生之所求,师之所给正是生之所要;你才能真正实现师生的情感互动,营造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体现语文课堂的人文因素和生命关怀。
二.以“声”激活——读书声、笑声、掌声,声声入于耳
我们不反对课堂上学生的沉默,因为沉默也是一种思维状态,也是一种学习;我们反对的是沉闷,是众声齐喑,是死气沉沉,是学生无声的冷漠的抗拒。在高三语文课堂上,我们太需要听到久违的琅琅读书声,太需要听到学生对老师精彩的教学以及对同伴精彩的观点所表达的掌声,太需要听到老师的幽默诙谐机智所引发的笑声,太需要听到学生因为自己学习进步的成就感幸福感而发出的由衷的笑声,甚至偶尔也应该有学生励志的歌声!
三.以“学”激活——学要学得主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主体即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强,教学效果往往越好。从情感理论来看也是如此,学生能主动学习,一般就会产生愉快和谐的气氛。这种氛围的保持则会给学生带来高涨的学习热情,推动他们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因此,学生能否主动参与,进而形成高涨的学习情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1、切实处理好课堂上“教”与“学”的关系。辨明课堂上到底是以“教”(讲授)为主,还是以“学”(主动学习)为主,牢固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要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考试一样紧张地自主学习。
2、高耗低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评价没有跟上,要在高三课堂教学上引入“以学论教”的评价机制,要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优劣。高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紧张的、愉悦的和有效的。学生学得主动,是靠教师激发的;学得紧张,是靠任务驱动的;学得愉悦,要靠教师来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得有效,要靠教师精心引导、组织,从而学有容量,学有质量,学有成就感。有鉴于此,高三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必须以“以学论教”为主要价值取向,从教学目标、学习条件、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和学科特色等方面,规定要点,进行特征描述,并赋予权重。这种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的优劣,强化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理念,以此来引导教师高度关注学生,关注学情,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革新。
3、一定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要先让位,后到位。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实实在在地看书学习。
四.以“讲”激活——讲要讲得精彩
克服满堂讲、满堂灌的流弊,切不可以为自己都讲过了学生就应该全掌握。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杜绝全面讲,讲全面;提倡以学定教,以学定讲。课前必须了解学情、分析学情,努力剔除无效的教学环节,使有效的教学环节增效。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接受式学习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也不应该是对立的,知识的讲授甚至是灌输,在某些教学环节还是必要的,只要老师讲得好,灌得到位,学生爱听,并且边听边动脑筋,就不能说这种方法是不好的。我们反对的是不问学情一味的讲授和灌输。有些该讲的地方要大胆地讲,只要讲得精彩,讲得生动,讲得中肯,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五.以“练”激活——练要练得高效
课堂内的训练应该是最高效的训练。要将课上老师讲课后学生练,转变为课堂上单位时间内在教师监督下学生真正独立的可以得到及时矫正的练习。课内练一道题,远远胜过课外练三道题。要树立5×1<1×5的意识,前者是指在同一层面上重复的5道题,后者是指1道题从5个不同层面上的训练(即①题目怎样做②为什么这样做③怎样想到这样做④还有哪些解题的角度和方法⑤改变一下题型或难度又会怎样)。
在训练方式上,要倡导短平快。课堂教学效益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练出来的。
六.以“变”激活——变要变得灵活
这里所说的“变”,一是教学方式的变,要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到高三课堂教学中去,切实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二是训练内容和方式的变,譬如,能不能改变一下一以贯之的刻板僵化的教学模式,适当引入一些竞赛机制甚至是游戏机制来给学生制造一点新鲜的刺激,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气氛和心情?
譬如,改变作文的训练,能不能克服作文训练随意性,克服以考代练的毛病?能不能真正实施高三一年作文整体训练的科学化和序列化?能不能化整为零,加强精短作文、片段作文、段落写作?
譬如,改变作业的布置,能不能克服作业量过大,布置存在着盲目性、内容和形式不科学,作业的功能发挥不够的问题?我们要精心研究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在作业批阅、反馈上下功夫。教师布置作业前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精选切合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典型习题,针对不同对象布置不同程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作业要具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能举一反三,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作业必须及时批阅反馈。强调教师分类抽样精批、面批,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作业的形式,合理组织和指导学生互批、自批。有效地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个体经验的构建。老师通过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作业反馈情况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通过作业巩固知识,熟练方法,进行做题规范性的训练。课外作业练习的量一定要降下来,课外作业题量多,学生时间少,疲于应付,自然就会马虎,学生错得多,讲评也要多,常常会讲不完,或者为进度而讲得半生不熟。老师累,学生更累,长此以往,就会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综上所述,激活高三语文复习课堂,需要高三语文教师从每一节课做起,珍惜每节课,让每节课都在学生的心底打下烙印,切实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
张明,语文教研员,现居江苏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