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讲评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思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分析得失,纠正错误,巩固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试卷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开拓进取,不断尝试,在试卷评讲中渗入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以发挥试卷评讲的最佳功能。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准确、高效地评析试卷呢?
一.紧扣“标准”,以精批细改为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试卷的批改和评讲应是课程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老师透彻地理解了“标准”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实施“试卷的批改和评讲”这一环节。
试卷的评讲,就是根据学生考试中暴露的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评析。找准问题是评讲有针对性的前提,而问题的发现必须以教师的精改细批为基础。通过认真批改,发现问题,然后总结答题规律。为此教师必须认真批阅试卷,对每道题的得分率进行细致地统计,对每道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只有做到评讲前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评讲时有的放矢。
二.熟悉题型,以明确思路为重心
有很多人认为数学可以讲思路,语文是没有思路可寻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语文的很多题目都有思路可寻。所以说,评讲试卷不在于讲得多、讲得快,而在于讲得精、讲得透。要想把试卷讲透彻,我想最主要的是要讲清答题思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后碰到同一类型的题目,就会按照老师分析过的思路去思考。
例如有这样一题: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根据某人的兴趣爱好题写的两幅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兴趣爱好。(1)品韵方晓丝竹雅;执毫始觉草篆神(2)和二弦撷趣生旦净;调七彩寄情梅竹松
教师在评讲此题时,一定要告诉学生这样的解题思路: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对联中的关键词语可作如下分析:1、“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后指一切音乐;2、“毫”指毛笔,“草篆”指字体;3、“二弦”指戏曲中的配乐乐器;“生旦净”是戏曲中的角色;4、“七彩”是作画的颜料;中国画最钟情的作画对象是“梅竹松”。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此人的兴趣、爱好:音乐、书法、戏曲和画画。
对关键词语的准确把握事实上也是考试作文成功的重要前提。例如对于作文题“又是一年风起时”的写作,就要指导学生抓住“又”和“风起”两个词(“又”表明要联系往事,“风起”则突出了季节和环境特点),同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来考虑并选择“风”的含义定位(是自然之风还是社会之风)。一旦学生解题到位,文不对题的出现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仿写也是试卷中常有的题型,它同样也有思路可寻。例如有这么一个仿句:
金钱能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金钱能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 ,;,。
对于上面这题仿写可以这样教学生理清思路:第一,从整体形式上看,例句的结构是:金钱能买来……,但买不来……;金钱能买来……,但买不来……;肯定否定的两个句式组成转折复句,几个复句又组成一组排比句,这一步是做仿写题的关键所在。第二,分析例句的内容,从例句可知:1、“能买来”的都是具体的、有形的、可感的、物质的东西(书籍、药品);2、“但买不来”的都是无形的、抽象的、精神的东西(知识、健康);3、“书籍和知识”、“药品和健康”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三者缺一不可。根据以上分析,答案可填写为:“金钱能买来礼物,但买不来真情”;或“金钱能买来玫瑰,但买不来爱情”等。
词句的品味是中学语文的必考试题。例如08年中考试题: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此题思考的第一个步骤应是词语本身的含义。“星夜兼程”的意思是夜晚也赶路,比喻在行动过程中抢时间。第二个步骤应是将词语与语境结合起来分析,看看这个词语表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征。“星夜兼程”写的是温总理争分夺秒赶赴灾区的情形。第三个步骤则是分析这样写所收到的效果。这句话歌颂的是总理的崇高精神。将这3个步骤的思考用顺畅的语言组合起来,就是较完整的答案:表现温家宝总理争分夺秒,迅速赶赴地震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与人民并肩而立的崇高精神。
因此,对于词句品味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是:先思考词语意思或指出句子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再根据上下文意思,理解手法的作用;最后联系主旨指出作者的品质或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情感。
上文所述仅仅是几种题型思路,还有很多题型我不一一举例。如果老师在评讲试卷时能够经常性地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那么学生在考试时就会思路清晰,提高答题准确率。
三.精心设计,丰富讲评新形式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试卷评讲还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在复习阶段,学生的试卷就像翩飞的雪花,太多的试卷评讲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只有在评讲中巧妙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在听课中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那么在评讲试题时有什么方法可循呢?
1、自我总结法。每一次考试,每一张试卷,都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的检测,因此我们在评讲试卷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对试卷的知识能力点进行分类归纳,学生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梳理的过程,学生在梳理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明白考我什么”,由埋头做题转变为审视答题,使每一次讲评都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焦点访谈”法。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及能力要求的题目要特别关注;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重点讲析。
3、错题更正法。在发下试卷时,暂且不打分数,并告诉学生,如果能够独立自主地把做错处改正过来,老师同样给以加分。这样的做法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更正试卷的积极性,同时又增添了部分考试时没有做好的学生的自信心。
4、以点带面法。评析试卷时,还要学会引申与联想,由这一个知识点连接到学生以前学过的相似的知识点或教师认为必须拓展开去的知识点,这样,既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起到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的作用。
5、小组互评法。每次考试都会有些学生考得较好,有些学生考得不理想,我们在讲评试卷时,不妨把学生按分数优中差分成小组,这样,在试卷中出错的学生在做对的学生的启发和讲解下就能够找到正确答案,无须老师多讲。
6、归类集中法。为了提高讲析效率,要做合理的整合:涉及相同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讲评;形似质异的题,集中讲评。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而且有利于学生辨析易混的问题,让学生的知识和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化。
四.积极反思,确定教学新目标
试卷评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因此,每一次评奖之后我们还要思考:这张试卷显示学生哪方面的知识漏洞?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怎样去“补缺”?如果试卷中考查的字、词不过关,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词语接龙、猜谜)来训练和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能力;如果试卷中的阅读题得分率低,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要充分认识自读自悟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如果发现学生的作文雷同,词语贫乏,内容虚假,那么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教会学生积累语言,拓宽视野,让学生在写作中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
顾云芳,教师,现居浙江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