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ID: 156834

[ 李 锋 文选 ]   

应规范教师的职业语言

◇ 李 锋

  教师语言包括口语、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三个方面,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与学生交流、联络感情的重要工具。它如同“渡船”一样把知识送到学生身边,直到成功的彼岸。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表达能力,因此,规范教师职业语言及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语言的平等性
  教师语言的平等性即在给学生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沟通、探究。
  教师语言的平等性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真实的放开自己,主动地去讨论,去探究,去解决问题。同时,还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师生的交流、沟通,继而建立比较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体现,纯洁的语言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的敏感性是促使学生精神世界日趋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的文明形成的一个源泉所在。
  教师语言的文明、健康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教育教学效果。所谓文明的语言,是指用语要文雅、优美,语气要和蔼、亲切,语调要和谐、悦耳。教师要让学生感到亲近,从而乐于接受知识。因此,要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塑造学生灵魂,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语言的纯洁性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师语言的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他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有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活生生的灵感融合到自己的话语中去。这样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受到感染。教师语言的激励性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来源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赤诚的爱。据说鲁迅先生讲课并不抑扬顿挫。但他的每句话,每个字都充满感情、意味深长,让每个接近他的学生都能体会到一种信念的力量。对于十三四岁的中学生来说激励性的语言胜过任何一种呆板的表扬与批评,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四.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工作的每一个领域都需要语言的沟通。因此,教师应该据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教师,需要总结使用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的经验,研究不同对象和不同学科的教学语言,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并对语言效果及时进行评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启发性。
  五.教师语言的情境性
  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限定在一定的语言范围内。在任何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决定着交际的内容和角色的定位。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
  一言以蔽之,教师语言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符合教学需要的职业语言。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规范的运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李锋,教师,现居河南商丘。

应规范教师的职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