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ID: 156821

[ 刘晓静 文选 ]   

“好不A”结构的三维考察

◇ 刘晓静

  《现代汉语词典》“好”字词条下解释,“好不”用在某些双音节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跟‘多么’相同:人来人往,~热闹。注意:这样用的‘好不’都可以换用‘好’,‘好热闹’和‘好不热闹’的意思都是‘很热闹’,是肯定的;但是,在‘容易’前面用‘好不’意思是否定的。
  其实不尽然。“好不”是否只能用在双音节形容词前需要进一步考察,除了“好不+容易”表示否定外,是不是其余的“好不AP”都表示肯定,这些说法值得推敲。本文将从“好不”的句法结构、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好不A”的句法结构
  1、“好不A”中A的特点
  1.1“好不A”中A的音节数量
  《现代汉语词典》说,“好不”用在某些双音节形容词词语前面表示程度深,能不能用在单音节或多音节形容词前面呢?经过考察,事实证明,“好不”后面可以跟单音节形容词,但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好不”后面也可以跟多音节形容词。但更多的情况是,“好不”后面紧接双音节形容词。这是因为,“好不”是双音节,双音节跟双音节配合,节律才和谐,具有对称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宜于表达深切的思想情感。比如我们能说“好不凄惨”“好不烦闷”,就不太好说“好不惨”“好不烦”。由此可见,“好不”一般不跟单音节形容词配合,否则读起来生硬拗口。不过在单音节形容词后再加上一个单音节语气词,就能搭配了。比如:“好不惨呐!”“好不烦耶!”此外,“好不”后面还可以跟多音节形容词,一般是四音节,可以是两个并列词语,也可以是四字成语,比如:好不悠闲自在、好不义愤填膺、好不赏心悦目……
  1.2“好不A”中A的语法特征
  A能受“很”、“十分”、“非常”等修饰,这一条件限制了以下三类词不能进入此格式。
  ①笔直、雪白、冰凉、金黄等不适合。
  ②非谓形容词不适合。如:﹡好不大型、﹡好不慢性、﹡好不唯一。
  ③重叠后的双音节形容词不适合。﹡好不整整齐齐、﹡好不高高兴兴。
  2.“好不容易”特有的句法特征
  2.1当作状语时,“好容易”与“好不容易”同义。当他们做句子的其他成分时,二者意义不同。例如:
  ①她拿了工钱,尽量省吃俭用,好/好不容易攒了一点钱寄回梅村镇,贴补家用。(同义)
  ②这些年她拖着病体一个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生活,好/好不容易。(不同义)
  2.2“好容易”作状语时与“好不容易”同义,但动词前面经常要加上“才”,或者动词后经常加“到/了”,表示某种行为的结果意义。例如:
  ①夜深了,惠荣闭上眼睛,好/好不容易才入眠。
  ②鸡叫头遍时她就醒了,好/好不容易熬到天亮。
  ③欧正才好/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次表现的机会,又怎会任其消失呢。
  2.3当“好容易”修饰的对象是“光杆”动词时,表达的意思是“很容易”“好容易”用来表明事物的性状。
  ①这张试卷好容易做,我不到半小时就做好了。
  ②这首歌儿好容易唱,我听两遍就会唱了。
  二.“好不A”的语义特点
  1、同一表层结构,不同语义内容
  “好不A”这一句法形式既可以表示肯定意义,也可以表示否定意义,有时还存在两可的歧义现象,要视具体语境而定。例句:
  ①好不容易李老喜睡下了。
  ②他看见那里有一伙人在卖旧衣衫、旧货物,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彭荆风《绿月亮》)
  ③这两个人有说有笑,指点江山,看上去好不高兴。(王朔《看上去很美》)
  ④朱筱堂腼腆地望了徐义德一眼,见姑爹器宇轩昂,坐在沙发上,面孔对着书橱里的《万有文库》,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心中好不高兴。
  例①表示否定意义,“好不容易”就是“很不容易”“多不容易”的意思,语义比“不容易”有所强调。我们能通过层次分析法来获取意义,即好/不∥容易。其中“不”否定“容易”,“好”再强调“不容易”的程度。这里的“不”是一重要的结构单位,是不能发轻声的。
  例②表示肯定意义,“好不热闹”就是“多么热闹”“非常热闹”的意思。“好不”作为程度副词短语修饰“热闹”,其中,“好”是程度副词,“不”本是否定副词,在这里却不具有否定意义,有没有这样的否定词不影响句子的肯定意义。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否定羡余理论得到解释。否定羡余是指含有否定成分的结构形式,其真值条件和语义内容比并不具有真正的否定性质的语言现象。“好不热闹”中的“不”就属于否定羡余的情况,所以整个“好不热闹”的意义仍然是“好热闹”。
  例③例④都是“好不高兴”,前一个表示肯定意义,后一个表示否定意义,是歧义的表达。在书面形式上如果没有语境的提示很难断定是肯定还是否定。在口语中,是靠语境、节律以及语气加以区别的。比如例③“好不高兴”的上文语境“见天吃得饱饱的,喝得足足的,去串门子”,表明了一种愉快满足的心情,提示了下文顺承的语义,必须也是表示心情愉悦的词语。
  2.“好不A”中A的语义特征
  “好不A”可以表示肯定意义(记作A1),可以表示否定意义,(记作A2)还可以即表肯定又表否定(记作A3),三种用法的不同是由A的不同语义特征决定的。
  2.1 A1包括“消极词”和“积极的品质词”两类。
  一般是表示悲伤、烦闷等心理活动的形容词或其他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统称为“消极词”。“好不+消极词”可加强批评或感叹的语气。这类词可以分为三类。
  ⑴表示消极的心情或不良处境。如:恐慌、凄凉、疲倦。
  ⑵表示待人处事的消极态度。如:狠毒、缺德、狭隘。
  ⑶表示事实有悖于人们的心理期待造成的消极反应。如:遗憾、可惜、难闻。
  有些褒义词用“好不”加强后,也表示肯定意义,一般用于赞叹褒扬。这类词称为“积极的品质词”,可分三类。
  ⑴表示繁盛景象的。如:热闹、繁华、兴旺。
  ⑵表示人具备的优良品质。如:伶俐、聪明、能干。
  ⑶表示事物的良好性状。如:明亮、详细、光滑。
  2.2 A2包括“道义词”和“期待词”
  A2是表示对某种行为或态度进行评议的形容词或带有褒义色彩的形容词,我们称之为“积极词”。“好不”用在积极词前面,对它进行否定,用以表示批评。主要有两种用法。
  ⑴表示特定文化背景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可称之为“道义词”。如:讲理、仁义、争气、知足等。
  ⑵表示人们对行为结果的某种期待,可称之为“期待词”。如:合算、经济、保险、像话。
  2.3 A3也多为积极词,和A2不同的是,A2前加“好不”后,只表否定,而A3前加“好不”后,即可表肯定也可表否定。这类词有如下几类:
   ⑴表示人心情愉快的。如:舒服、自在、满意。
   ⑵表示对客观情况的评判。如:容易、牢靠、方便。
   ⑶表示对他人行为的评价。如:谦虚、细致、迅速。
  三.“好不A”的语用价值
  1、“好不”与“好”对比体现的语用价值
  “好A”和“好不A”作用有所相似,比如都用在感叹句中,表达一种强烈的主观感受。两者也不尽相同,互换后,存在细微差别。例如:
  ①太阳出来了,好暖和!
  ②太阳出来了,好不暖和!
  两句的感情程度不同。“好”字感叹句感情柔和圆润,容易被人们接受。而“好不”感叹句感情强烈鲜明,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和个性特征,有时不易为人们接受。两句的表达重点也不同。例①重在描述,例②重在感慨。再比如:“好漂亮哦”“好烦人啊”都是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同时流露自己的主观感受,感情柔和圆润。而“好不漂亮”“好不烦人”都是轻描述而重感慨,只顾表达自己的感受不顾及别人感受,感情直接显露。
  2、“好不”与“多么”对比体现的语用价值
  “好不腼腆”似乎可以说成“多么腼腆”。事实上,两者在句法形式上和风格表达上存在诸多差别。
  ⑴“好不”多用在双音节或多音节形容词前,形容词后一般不再附加其它成分。“多么”后面可以跟任意多音节形容词,形容词后还可以有其它成分,有可能是一段至几段话。
  ⑵“好不”感叹句是收敛性感叹句,纵有千言万语,只作一句说出,表达自己的强烈感受,至于为什么有这种感受,不愿说出或不必说出。而“多么”感叹句则是开放式感叹句,诸多感慨,只用一个“多么”发端,下文继续直抒胸怀,要一吐为快。例如:“这兜头一瓢凉水,浇得我好不扫兴!”说完“好不扫兴”后,就此打住,无须再说下文。而用“多么”感慨,后面接着描述场面,抒发感受,说明原委,很难收住感情的缰绳。
  
  参考文献:
  [1]袁兵《现代汉语“好不”考》中国语文 1984年第3期
  [2]沈家煊《“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中国语文 1994年第4期
  [3]沈家煊 《不对称和标记论 》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9年9月
  [4]吕叔湘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 商务印书馆 1980年5月
  
  刘晓静,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好不A”结构的三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