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ID: 156790

[ 梁世忠 文选 ]   

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作用

◇ 梁世忠

  学生头痛的是“你给我写作文”,学生喜欢的是“写自己的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一种老师让学生“你给我写”的状态,学生在不情愿、在没有写作兴趣的状况下很难写出好的作文。
  对于学生而言,传统模式的作文教学,老师布置一个作文题目,采取限时或不限时两种方式,要求学生在作文本上完成,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心中没有素材,只好苦思冥想、东凑西凑,作文本交上后就一直“卧”在老师的办公桌上,直到下次写作文才能回到学生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再看再改自己的作文。连鲁迅先生也说过: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那给学生改作文的机会?学生的作文能力那能有提高?
  对于老师而言,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带两个班的课,批改一次作文要花费近二十个小时。老师付出这么多的劳动,假若对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有所帮助的话,也值得,可事实却是老师辛辛苦苦改过的作文,学生却并不认真揣摩,仅扫一眼评语,看一看分数,就扔在一旁,老师纯属网费心机,老师的劳动纯属无效劳动。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耗时,低效,难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这是语文教师的共同呼声,也是困扰作文教学的瓶颈,如何医好学生的“头痛病”,使学生喜欢作文,为此,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做了一点尝试,具体做法是:
  一.课前作好准备,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作文
  每逢作文课前,教师布置好话题(或题目),让学生准备素材,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师生互相探讨交流,帮助学生审题、立意、选材,鼓励学生写感兴趣的话,写自己的心声。作文课上,老师下发提前印制好的活页作文专用纸,学生看到这样的作文纸就有上考场的感觉,重视程度就不一样。加之,提前做好了准备,学生写的是自己喜欢的话题,是自己的心声,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
  二.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互改作文
  教师可提前把全班学生分成八至十个学习小组,选好小组长,每个学习小组负责批改四至五份学生作文,从书写、语言、选材、立意等方面逐项负责批改,写好眉批或总批,划定分数和等级,要求批语注重建设性、鼓励性和发展性,后由两名组长把关,对初改者提出补充或修改方面的意见,吃不准者请教老师,老师从旁指导。之后互相探讨,互谈体会:人家的作文有什么长处,自己学到了什么,在以后的作文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分组互改作文,能够打破以往作文互相封锁,固步自封的状况,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力争上游,水平低的同学奋起直追。
  三.赏析学习优秀作文
  科代表将全班的优秀作文收集装订成册,设计好封皮,并写上“第×次班级优秀作文选”的字样,在班上传阅学习,并挂在学习园地中,学生在课余随时就能享受到自己同学的优秀作文资源,这些作文最贴近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对全班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肯定有不小的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轻松,学生的写作兴趣浓,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说是一种减负高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梁世忠,教师,现居甘肃华亭。

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