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通过促进语文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促进语文探究式学习要遵循的一些活动的基本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探究并把握探究式学习策略和原则与本地本学校教学实际中的大班额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情况的最佳结合点,从而大面积、高效益地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成绩。
一.促进语文探究学习的教学的基本策略
1、注重“尝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大让学生尝试的力度,提倡留出一半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探索,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实践提供有力的保证。这无疑是在为学生思维的拓展铺路,学生也会从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转向逐渐主动自学地独立尝试和探究知识。
2、强调“自主”,让学生在动态思维中创造性地学习。课堂教学的成功,应该首先是学生“学”的成功,老师“教”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使学生自主地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走进”教学内容,让学生从根本上领悟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惟其如此,学生思维活力的激发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状态。
3、倡导“互动”,确立新型师生关系及角色。“互动”在于: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以后,教师就会面对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促使教师下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采用最优的教学策略,设计多视角、多途径的教学方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由此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机制便一定会常动常新,充满活力。
4、开放“时空”,为学生拓展再创造的空间。实践证明,随着学生智能的不断发展,教学活动越是趋向较高层次就越要强调主体自身的作用。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将必需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合理高效地利用。在课堂中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让学生从容地放飞自己,领略蓝天白云之下无限美好的风光,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5、完善“评价”,培养健全人格。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记得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充分信任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与服务,使学生获得成功探究体验。同时,必须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二.促进语文探究学习要遵循的一些活动的基本原则
1、语文探究式学习的目标性原则——开发学生的动力系统。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教”的目的就在于“不教”。通过教师对学生内部动力系统的开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这是教与学的动力学辩证法。
2、语文探究式学习的工具性原则——强化成就意识。成就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努力争取成功的积极进取的价值意识、思想类型和心理、生活态度的一种特征,它是主体实践的产物,突出体现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方面。因此,探究式学习对成就意识的强调,就意味着对学习策动力与动机的强调,从而成为一个有效的工具性原则。
3、语文探究式学习的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语文探究式学习的一个最突出问题就是要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作用。学生只有在活动过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只有通过活动的多样化途径,才能塑造完整的人,也只能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活动及奋力以求,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的地位。
4、语文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原则——循序发展。循序发展概括地表现为“低、小、多、快”的操作性的教学原则,即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规范与体系。
“低起点”必须体现争取成功的发展目标,必须保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高要求”意味着必须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和天赋获得展示与发展,因此要求的“高”就高在目的与要求的一致上,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小步子”是以“前进”为目的,由“前进”来引导的,“小步前进”就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标准,是为了更快地实现教学目的,体现“最省力”的教学原则。
在语文教学中,当教师把求知的自由还给学生时,学生的思维就表现得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在大量的探究实践中,他们会通过分析掌握方法,推导规律,从而越来越自觉地培养明晰的思辨能力。找到学习的乐趣,找回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宝藏”,力求最好,进一步实现大面积、高效率地提高语文成绩。
许淑贞,教师,现居甘肃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