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文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许多好文章都能雅俗共赏,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中生,特别是初二以上的学生已经初具认识社会、思考人生的能力。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有时很需要把学生当有思想的大孩子而不是当无主见的小孩子看待。但很多教师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肯、不想或不敢解放学生,上课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按教师的思路解读文本,而教师自己又缺乏对文本的研究,人云亦云,于是上课不够深入,缺乏创造,学生有时对文本若隐若现的某些感触或质疑没能及时提出,得不到及时肯定或否定,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受挫,兴趣受打击,语文能力的培养也因此滞后。本人在执教《喂——出来》一课时颇有感触,为此,今天我试着来讨论一下如何给学生自主,创课堂精彩。
《喂——出来》是日本科幻作家星新一的一篇幻想小说,小说先渲染发现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各种各样的垃圾都可扔进洞里,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后来最初对着洞口的一声叫喊传来了,扔进洞里的一块小石头飞来了,接下来,原先倾泻进洞里的一切假恶丑的东西都将倾泻到人们头上了。这篇幻想小说表面上是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警示人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
我在教授本文之前,曾听两位优秀教师教授此课,他们无一例外地先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然后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把学生的思路锁定在环保上,让学生明白人类向大自然侵犯多少,大自然将会向人类报复多少,爱自然就是爱人类自己。我觉得对本文主题仅归结到这一层面是不够的,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稍作点拨,他们的知识积累足够使他们理解上述的本文的主题,但是也因为足够的知识积累使他们绝不满足于接受这一点信息。而作为日本小说界的一个奇才,被尊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的星新一,他 撰写本文的目的我想也决不仅呼吁环保,他对弱肉强食、尔虞我诈的当代社会有敏锐的洞察力,对人性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在创作本文时,环保事件仅是作为依托,在创设故事情节时安排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这些细节剖析了人性的卑劣,揭露了社会的丑恶,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批判,而这些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已经感受到,却又不太能够把握的,有必要来议一议。所以我在简单地完成本文环保主题的解读后,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你在阅读本文时觉得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态度来写此文的?”学生经过辨析很快断定是讽刺,我又问:“讽刺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一个聪明的学生马上抓住关键说:“本文讽刺了人类自作聪明、无知。如‘他们看到这个洞任劳任怨的给整个城市洗刷着各种肮脏的东西。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他只顾眯着眼睛得意洋洋地眺望着远处的地平线。啊,我们的城市真美。’这几句都讽刺了人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后果。”我追问:“作者除了讽刺人类这一点外,大家还读到别的什么吗?”敏感的同学经过短时间的再读文本后,纷纷有了发现:
“‘消息灵通的报社记者们很快就打听到了这件事,争先恐后地开着小汽车赶来了。……,科学家和学者也都闻风而来。并且,每个人都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地朝洞里张望着。’其中‘争先恐后’、‘闻风’、‘陆陆续续地又来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讽刺人们空虚、无所事事、好看热闹、无聊的的情态。‘显示出一副极其渊博、无所不知的神色,镇定自若’等词讽刺了人们装腔作势,虚伪。”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讽刺了人们惟利是图、自私、贪婪。”
“‘一位新闻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细绳子,把只秤砣缚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居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见到了这番情形,一声不响地解掉了扎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讽刺了记者好大喜功,对能名利双收的事趋之若鹜,而一旦看到危险就退避三舍,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丑恶面貌。”
下面有学生嘀咕:现在的记者也是这样的。
“‘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耻笑。’学者不禁心里有些发虚了,他装着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样子关掉了扩音机,用不容置疑的口气吩咐道:‘赶快把它填掉!’讽刺了某些科学家、学者不学无术、好大喜功、虚伪、不懂装懂。他们没有作为科学家对待事物应有的谦虚诚实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本公司有一个绝妙的深不可测的洞。……这是容纳原子能反应堆的核废料等危险物品的最好的场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村里人都有点担心,生怕会出什么事情。可是,‘填洞公司’派人对他们进行说明,这是一个非常保险的洞,即使过上几千年也绝不会对地面上产生什么危害。讽刺了现代广告的虚假,扩大其词,商人们惟利是图,毫不关心其产品是否会给社会和他人带来不良影响。”
“‘政府有关部门发给了营业许可证。……随车前来执行监督任务的政府官员们,很轻松地谈论着打高尔夫球的事情,而那些职位较低的工作人员,则一边扔着各种文件,一边谈论着弹球房的事情。’讽刺了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所有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渎职。”
“‘请放心,我马上就给你们建造一座更加出色的庙,并且还附带一个广场,怎么样?’……村长还没来得及回答,村民们就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这是真的吗?要是造在离我们村庄更近一点的地方就好了。’‘一个洞有什么稀奇的,现在就送给你吧。’于是,这笔买卖就拍板成交了。当然,村长也只好对此表示同意了。”讽刺了村民们愚昧、目光短浅、急功近利,这让我们联想到现在农村卖地卖田给厂家、房地产开发商是同一个理。我顺便点了一句:“也让我们知道少数服从多数有时是多么荒谬,坚持原则是多么难。”
促进学生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从城里通到这个村庄的现代化高速公路也很快地建成通车了。’‘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在这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面,新建造的高楼大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接连不断地竖了起来。’‘这个洞使得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们感到了极大的欣慰。’讽刺现代社会虚夸的繁华,表面的繁荣掩饰着内在的丑恶,一时的繁华潜伏着灭顶的灾难。”
......
知识由教师嚼碎了喂给学生,远不如让学生自己啃自己品来得有滋味,瞧,学生自主的解读多么细多么深多么透,而这些一定也是作者在创作此文时想告诉读者的,如果我们没有读出来、议出来,则是对作者的不敬、对自己的敷衍,也是读者自己的一个遗憾。
执教本篇课文我基本上让学生讨论完成,我觉得这堂课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了学生的思想,收获很多,由此,我想对很多老师说,大方些,洒脱些吧,多给学生一点信任,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学生的创造力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新教材,新理念,要求多让学生质疑,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探究,多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只要适时给予一些点拨即可,这样既解放教师,又解放学生,而学生也有了更好的展现智慧的舞台,有了更好地发展能力的机会。能创造出异彩纷呈的课堂效果,我们做教师的何乐而不为?
胡霄杨,教师,现居浙江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