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0年第4期 ID: 156789

[ 何权锋 文选 ]   

《受戒》的人物形象塑造

◇ 何权锋

  《受戒》是汪曾祺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这篇小说以三十年代苏北里下河为背景,描述了小和尚明子和农家女小英子朦朦胧胧、青涩纯洁的初恋,同时也展现了当地一些农民以及和尚的生活,整篇小说正如汪曾祺所言:“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小说中,明子纯朴善良聪明能干,小英子天真可爱美丽多情,仁山大大咧咧,仁海勤快踏实,仁渡聪明精干,大英子文静漂亮,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自然真诚的人性,寄予了汪曾祺对人性美好的向往。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显示出汪曾祺对文字优秀的驾驭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人物形象溶人土风情于一体
  在这篇小说中,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高度统一,从人物形象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淳朴自然的风土人情,从风土人情的描述中,我们又能看出人物形象之所在之寄托,人物形象和风土人情浑然一体,密不可分。
  《受戒》的线索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明线,描述明子受戒、明子和小英子的初恋,第二条是暗线,描述作者理想中真实自然简单淳朴的世外生活,这两条线索贯穿小说始终,由点写面,由面衬点。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几乎淹没于对风土人情的描述中,但又惊人地在风土人情的描述中凸现出来,给读者以极深刻的印象。
  在《受戒》中,自然风光是美好的,像汪曾祺描述小英子家里的风景——“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棵栀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栀子花香得冲鼻子”,让人顿时有远离尘嚣、恬淡安静之感。小说的最后,当英子向明子表白后,汪曾祺又描述了一段自然风光,“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飞远了”,让人禁不住掩卷长叹,回味无穷。
  同样,淳朴真实的人情也构成了人物塑造的基石,从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的和尚并没有太多的清规戒律,“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他们可以不念经、不做早课,不但如此,和尚还可以娶媳妇儿、找情人、谈恋爱,还可以杀猪、吃肉,甚至还可以唱那些酸溜溜的曲子。除此之外,小英子一家的生活也是简单安静、男耕女织,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追名逐利。
  所以,尽管汪曾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并没有添加太多的故事情节,但有这样的背景相呼应,不管是仁山的大大咧咧还是小英子的天真可爱,都让人觉得毫不突兀,极为自然。
  二.白描的写作方法
  所谓“白描”,指小说塑造人物采用的一种手法,讲究以简洁的笔墨勾勒人物形象,不用衬托或少用衬托,让人物用自己的语言、行动去“塑造”自己,而作者却要隐蔽起来。它的好处是以少胜多、真切凝炼。汪曾祺的《受戒》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在很多地方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使读者觉得言浅情深,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小英子这个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承载着汪曾祺年轻时的梦,汪曾祺在描绘这个人物形象时,非常精练,如她的容貌描写:“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廖廖数笔,一个俏皮可爱的女孩儿形象在出现在人们眼前。在明子受戒后,小英子向明子表达爱意时,她单纯大胆、敢爱敢恨的形象被刻画到了极点,人物形象也得到了升华。在表现这一点时,汪曾祺同样没有用太多的笔触,只是用了两个人的八句对话来表达,在这里,五句话是小英子说的:“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你说话呀!”“什么叫‘嗯’呀!要不要,要不要?”“你喊什么!”“快点划!”在对话中,小英子的性格淋漓尽致地被表现出来。
  同样,明子的形象也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在小英子含蓄(或是不自觉地)向明子表达了她的喜爱之情时——拿脚去踩明子的脚,明子的心里又惊又喜,在描述明子的心情时,汪曾祺是这样写的:“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一个情窦初开的男孩儿形象跃然纸上。
  除此之外,在仁山、赵大妈等人物的塑造上,汪曾祺也是用寥寥数语把人物形象鲜明地表现出来,如表现仁山的大大咧咧时,汪曾祺这样写:“他的相貌只要用两个字就说清楚了:黄,胖。声音也不像钟磬,倒像母猪。”话不多,但形象深刻,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何权锋,河南轻工业学校教师。

《受戒》的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