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92

[ 蔡晓梅 文选 ]   

如何让美溢满语文课堂

◇ 蔡晓梅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美“的,这种美当然是一种广义的美,包括感恩、博爱、心智的健康成长等等方面,这种“美”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抑或没有被认识。本文主要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美
  
  从牙牙学语的幼年到白发苍苍的暮年,我们在一生中都离不开语文的学习与运用。因此,语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发展功不可没。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美,从而实践于自身,从小就做一个有爱心,欣赏美,高素养的人。那么,究竟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呢?
  一、“感恩”思想渗透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感恩的心》曾经唱红了大江南北,也走进了许多人的心灵。学会感恩是一种美德,作为小学生来说,存有感恩之心对于成长是非常有益和需要的。语文是最富有人文色彩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课本中潜隐着较为丰富的感恩教育素材,而这种“恩”的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父母之恩,师长之恩、朋友之恩这样个人之间的情愫,更有自然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这样的“大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已成为培养小学生感恩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并非所有的课文学生都能读懂之间的意义或主题,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注意点拨抑或是以身作则的熏陶感染,让感恩的因子如春风细雨般慢慢滋润到学生幼小的心田。如可以利用古诗《游子吟》的教学,来进一步阐释母爱。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询问来循循善诱:“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么照顾你的呢?当你早晨上学时,妈妈对你说的一句关爱的话语是什么?当你失落的时候,妈妈又是怎么样鼓励你的呢?”在这样细细的温语中,让学生回味感受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发觉母爱的无私。而在教授《难忘的一课》这类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朗读文中那充满激情的语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从而让学生在内心引起共鸣,从而燃起心中那份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深刻体会海峡对岸,台湾师生的那种深厚的爱国情意与强烈的民族精神。课中的这种有意的渗透比起平常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自然的多,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语文课本入选的文章,语言十分规范,体裁形式多样,结构也是非常严谨的,这些篇章不仅反映出了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环境与精神,更是作者社会理想与人生态度的一种折射。文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因子,是中华民族及世界人民美好情感精华的浓缩。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文章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能够完全理解和感悟的,同时应试教育的观念也造成了小学生在情感体验上的匮乏。作为小学生的成长阶段来看,他们比较能接受的更多的是感性直观的内容,“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正好弥补了语文课堂“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的不足,其可以生动的展示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下成长。如在教《九色鹿》时,教师可以在上课伊始设问:“你们见过九色鹿吗?你们听说过有关九色鹿的传说吗?”大部分学生可能回答“没有!”这时,教师可以展示图片解说“这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在森林的深处,可以看到若隐若现的几个影子……”接着可以再配上欢快悠扬的乐曲解说:“同学们看到了吗?美丽的九色鹿正在向我们跑来……”。学生边欣赏美景,边聆听《九色鹿》的课文朗读录音,便会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因素被调动起来,心理的愉悦感随之升起。
  三、教师的激励
  小学生的心智成长处于萌芽阶段,需要老师及家长的正确教育引导,才能形成自信、乐观的心态,如果一味的批评与否定,那么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到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这样说:“你太笨了,这个也不会做?”“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昨天的作业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做?”“像你这样的木头脑子,以后能有什么出息?”这些的语言会严重的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也有损教师的形象。其实,作为小学生来说,需要更多的是肯定与激励,这样才能燃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激励与暗示,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对学生说:“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努力的!”“你在老师的心中是最棒的!”“老师非常希望你能按时的完成作业!”对于一些作文写作比较有困难的同学,在写作的评语中,我们也要给学生以信心,如可以这样表述:“你的努力,老师能看到,相信自己!”“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给自己以信心,加油!”这样,学生的信心会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的增强。从而努力做一个勤奋努力、善良诚实、积极乐观好学生。
  四、注重素养培养
  “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名言很多人非常熟悉。因此,作为展示中华精神,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科目,更应该注重“美”的熏陶与培养,学生不仅仅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感受美,更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去发现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自身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如:在学习了“鲨鱼”这个词以后,可以让学生从《动物世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然后互相交流心得,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在这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我们也可以围绕培养学生的素养的主题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更活、更新的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会得到很大的拓展,探索能力会逐渐增强,语感、知识积累、领悟能力都会不断进步。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围绕主题收集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并交流活动外,可以引导他们对所阅读的材料作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种的锻炼中,学生的审美经验会不断得到提升,对于事物事件的判断力也会不断增强。
  小结
  美,无处不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进入美的世界,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赵景瑞著,《我的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思想与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雷玲主编,《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孙素英主编,《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杨铮传主编,《小学语文心育艺术》,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蔡晓梅,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

如何让美溢满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