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58

  

浅谈中学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洪 枫

  [摘要]歌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歌唱教学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乐能直接抒发感情,愉悦身心。而那些题材丰富、内容健康、形象鲜明的歌曲,能够直接感染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启迪他们的心智,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歌曲本身、教师、和现实生活三个方面,浅谈浅谈中学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歌唱;审美教育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歌唱教学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歌唱教学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歌唱教学过程中贯彻审美教育的思想是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用歌曲本身营造歌唱氛围,让学生感受歌唱的美
  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形态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这是其它学科难以比拟的。它既能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想象、开发智力、活跃思维,又能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通过歌词的内在旋律,深刻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来引导学生想像歌曲的意境,带领他们进入歌的境界,再配上歌曲的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一般的语言完美结合起来,让他们陶醉其中,感受音乐和歌曲的美。例如《乌苏里船歌》这首歌曲,描绘的是勤劳的赫哲族人民在乌苏里江上打渔,获得大丰收的景象,歌颂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例如赫哲人的生活风貌,乌苏里江的美景等等,让学生对歌曲所描绘的情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除了乌苏里船歌之外,还有很多跟江水有关的歌曲,但是他们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例如《长江之歌》、《滚滚长江东逝水》、《松花江上》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欣赏和学唱这些相关的歌曲,感受不同的艺术风格,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从而感受歌曲和歌唱的美。
  二、用教师的范唱让学生观察歌唱的美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有感情地范唱,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听觉体验,引领学生进入美的意境,不但能引起学生对歌曲的喜爱,启发他们学习新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对一首歌获得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范唱这一教学手段,尤其在歌唱教学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时,教师自身范唱往往比播放录音的效果更好,也更有利于教学。近在咫尺的教师的歌声会更加亲切,教师的要求会更加有说服力,同时课堂气氛会更加融洽,从心理上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更近。教师在范唱时不要过多考虑自己的声乐基础,但一定要考虑准确与富有表情,其形式可以是无伴奏的也可以是有伴奏的,这可以根据教师自身以及歌曲的实际情况决定。有伴奏的范唱能为范唱锦上添花,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表演才能,充分表现歌曲的气氛,是比较理想的范唱。自弹自唱的范唱一定要注意音响效果,伴奏不能过响,伴奏弹奏的难度要根据教师的现有水平,编排合理的和声音型,衬托出歌曲的气氛和效果。
  三、结合现实生活,体验歌唱的美
  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它也可在现代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用几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到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应对歌曲进行筛选把关。欣赏或学习流行音乐学生非常喜欢,如在学生考试后,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便心情沮丧,教师选择了学习流行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成败,使学生明白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勇敢面对,帮助学生走出阴霾的心情,起到了情感转化的作用。在汶川和玉树两次地震之后,有一首叫做《生死不离》的歌曲被广为传唱,教师完全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教同学们学唱这首歌,用自己的歌声唱出自己对同胞的关爱,对祖国的信心。歌曲不仅能陶冶学生自己的情操,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这一时刻他们会表现出最真美的自我。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目的不是为了学会一首歌曲,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歌曲中发现美,并找出表现美的方法,通过教学准确表达歌曲的节奏、音准、旋律等,还要求在演唱过程中,从速度、力度、音色、演唱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歌曲这一载体,在潜移默化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美的精神享受的过程。通过营造浓郁的歌唱氛围来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歌唱来表现及创造音乐的美;理解多元文化,促进学生理解音乐的美.学习引导他们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表现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演唱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真正的感受与鉴赏、体验、表现和创造音乐中的美。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审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2]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洪枫(1976—),湖南湘乡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

浅谈中学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