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0年第5期 ID: 153231

[ 胡淑英 文选 ]   

如何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

◇ 胡淑英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障,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本文基于师生关系的内涵及本质,剖析当今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校、教师及学生三个角度给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师生关系;问题;建议
  
  一、师生关系
  (一)本质
  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基于教与学所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主要包含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及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关系。其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传递、传播文化知识;二是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感情上的独立。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作为师生关系基础的教学关系、伴随教学活动而产生的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以及促使师生关系更加有序的法律关系都较为全面的反映了师生之间的交往体系。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建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自由的“教”和学生自由的“学”,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和谐的师生关系所包含的内涵可以阐述为以下几方面:
  1、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内核。首先师生之间的交往应基于平等的人格,彼此之间相互尊重。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与每一位学生民主、平等的对待;其次,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的在教学中所处的讲授者地位及其教学成果。使传统的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逐渐向合作者及咨询者的角色转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向积极的知识探索者转变。
  2、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和谐的教学为根本目的。自班级授课制诞生以来,知识主要在课堂上进行传授,因而课堂也就成为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要阵地。和谐的教学具有三层含义:一指教学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二指教学内容即课程知识体系的和谐;三指教学过程的和谐。
  3、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融洽的师生情感为纽带。师生之间彼此信任所产生的满意、愉悦等的情感体验,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隔阂,进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情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基于知识的授受关系所形成的师生情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4、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以共同发展为目标。师生之间的交往是以平等的人格为基础的,因而师生之间是相互影响以达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目标。教师以育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同时教师也应在教学的过程称获取成就感及满足感,进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现代高效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和谐音符”
  (一)由于社会环境及学校内部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师生关系复杂化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多样而复杂的内容,当面对当今高校中师生关系在年龄上所存在的差异时,高校的教师以长者的态度关爱学生、以平和的态度尊重学生时就形成了师生关系中的另一方面即长幼关系,也即中国传统的师道思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与此同时,尤其是在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前提下,知识传递快、更新速度快,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会在某一方面优于教师。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还希望能够与教师能够基于平等的交往关系来交流知识与思想,就形成了:朋友关系;在当今事物经济化的环境,原本知识的授受关系逐渐转变为老板与员工雇佣关系:学生为教师打工,教师则给予学生一定数量的工资。这种现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典型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师生关系日趋淡漠
  学生除了能在课堂上见到教师,私下里很少能够与教师进行交流。传统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逐渐淡漠。究其原因,从管理体制方面而言,高校师生之间比例失调。上世纪就是年代以来,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师资比较缺乏的条件下大幅度的扩大招生数额,进而导致师生比例失调;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教育管理制度使得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外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多项任务,而且随着科研及服务在教师业绩考核中所占的比例的逐渐增大,直接与教师的经济挂钩导致教师将多半心思扑在科研上,投入到教学中的时间越来越少,自然就更难在教学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等方面的交流;第三,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学生自身强调张扬是导致师生关系淡漠。大学生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所产生的独立个性观念使他们强调个人的绝对隐私,由于对自由的不正确理解,一些大学生将教师的建议看作是对自身自由的干涉,从心理上排斥与教师之间的深入交谈。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生关系功利化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教师方面还是学生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基于功利化的目的来授受知识的,师生关系出现功利化的趋势。学生本于功利的目的来求学,以便将来拥有更好的生活;教师本于功利的目的来讲授,以达成其获取更好生活质量的需要。此外,这些年,高校的收费一直居高不下,高额的学费是的学生产生了这样的认识的误区:认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在实质上就是商品经济中的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日益功利化,及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学的管理成为行政管理,在当今行政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之下,大学的管理常会成为贯彻与执行行政指示的被动管理行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教育管理所具备的独特性。
  三、关于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议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所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已经影响到现代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的使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促进人才的培养已显得越来越迫切。
  (一)高校方面
  高校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是形成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战场。因而,构建和谐的高校环境对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一学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是服务的行业,因此,对高校而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为学生的和谐、全面的发展营造舒适的发展环境。二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在进行教师管理时,应积极的为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尊重他们的人格及科研成果,同时高校还应积极的变革旧有的管理模式,将“以教学为中心”或“以科研为中心”转变为“以培育人才为中心”,三高校还应积极的构建师生交流机制。师生之间感情的培育是基于彼此之间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对于高校而言,应积极的构建畅通的交流机制,比如座谈会或者是校园论坛等多种形式来搭建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
  (二)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应摒弃“师尊生卑”的传统教育理念。互联网的出现、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知识的到来使得学生接触的事物逐渐增多,而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所表现出来快于年长一代的思维敏捷性,要求教师转变“师尊生卑”的传统教育理念,鼓励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成长,即“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其次,还应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升育人水平。“吾生亦有涯,而知也无涯”对于教书育人的高校教师,更应该不断的提升育人水平,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完善,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道德及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还应主动的打破常规、实现教学创新,促进教学活动的和谐化,使学生不断的参与到实际的教学中来,已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学生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养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一要尊重教师教学成果,正视自身个性养成。中国自古以来,强调“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传统,对于学生而言,应尊重教师的科研成果,虚心向教师求教,但是,尊师并不是“固守师言”,亚里士多德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学生在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应克服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思想,敢于指出教师教学中所存在的错误,平等坦诚的与教师交流。二要具有严格的自律精神。在高校中,学生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家庭教育,因而教师与学校就承担起培育学生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注意学生的自律教育,充分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一些优势及缺点,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于当今师生关系中存在的复杂性,学生的自律精神更利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养成。
  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科技所带来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师生关系将会不断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但是要真正解决当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于红.浅议新型师生关系[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03).
  [2]毕艳秋.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
  [3]高作琪.浅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顾雨洁.新课程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6).

如何建立现代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