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舒缓师生压力,激发创新与进取精神。花园式校园的设计理念,目的在于使校园为城市环境服务的同时还创造校园品牌。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校园、教学区、活动区等景观规划设计情况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何创建花园式校园。
[关键词]花园式校园;职业院校;景观规划;公共空间
职业院校是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摇篮,是集教、学、研为一体的场所。校园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技能进取的催化剂。当学生的学习场所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时候,校园能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校园环境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评判此类校园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1]。
一、职业院校规划理念与主题思想
(一)规划理念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校园规划设计是要给青少年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美丽的环境,使她既有视觉效果,又为广大师生提供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启发智力的场所,通过美化校园,装饰建筑,景观布局,创造一个以静为主,具有保健功能,净化空气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艺术式校园。据功能定位,景观规划设计的理念确定为:环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态;绿化布置上追求大绿化;艺术构思上追求大景观。
(二)校园规划的主题思想
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家教委、中央绿化委在《关于开展校园绿化和营建学校林的通知》中指出“把学校建成树木葱茏、花草满院、恬静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改善师生生活学习和工作条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花草树木,热爱校园,陶冶情操。全国各类学校应争取在三至五年内或更长一点时间,逐步把学校建成花园式学校”。在这个大花园校园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有着高度的启迪感。它们对技术学习的青少年道德、品格、修养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花园式校园的概念与作用
(一)花园式校园的概念
花园式校园是指: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以环境品质的提升为目标,以人本主义为立足,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它反映了校园环境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包含校园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2]。
(二)花园式校园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花园式校园的核心依旧是为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环境。
1、可提供良好的技能学习环境。校园学习环境包括功能、设施、生态和场所精神。在花园式校园中对这些要素给予合理安排与组织,会使环境合理化、生态化、人文化。因此,花园式校园对于减缓技能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素养,陶冶道德情操有重要作用。
2、充分挖掘职业院校的文化潜力。具有人文韵味的绿化景观能寓教于乐,体现人创造环境、环境又培育人的良好气息。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称之为校园文化。花园式校园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记载了院校发展历史沧桑,展现了校园精神,孕育了校园文化。
3、烘托健康、经济、实用的校园形象。花园式校园尊重自然,对于校园的自然环境组织、渲染氛围等,充分利用自然的特色恩赐,体现校园环境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连续。花园式校园尊重文化,强调互动,通过环境手段使新旧景观互为补充,风格有继承又有发展。花园式校园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以此烘托人文环境,创造技能进取场所精神。
三、职业院校的校园主要公共空间如何实现花园式景观规划
校园的公共空间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道路、绿地、广场、建筑周边等都可称之为公共空间,根据校园的具体情况与发挥的作用,将其划分成不同功能区,下面探讨几处校园主要空间的花园式景观规划。
(一)校园入口空间
校园入口是人们接触校园的第一印象,是一所学校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门户空间,是一切交流的开始,它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有一定的集散功能。一个好的职业院校入口空间设计应做到庄严大气、简洁明快、突出时代性。运用现代的设计“语言”和材料表现主题,显现时代的风格。
如何从入门伊始就能体味到学校独特的气质,达到振奋人心的目的,这就要求入口景观要具较强的可识性和可达性,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简不易繁,易朴素大方、色彩明快、构思巧妙,这个区域有效的利用和引导,可将不同功能的地块有序连接起来,将校园内外的风景连贯成景色通道。在某些设计中,将校门、步行道和远处显著的建筑物设计成系列景观,是很受欢迎的。
(二)道路空间
在任何校园规划模式中,道路是关键性的考虑要素。校园道路上的交流,如学生间的技术交流,朋友间的见面问候,师生间的答疑解惑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率都比较高,因此仔细定位、精心设计道路使其线条平滑、方向明确、安全畅通是极为必要的。
道路的景观绿化要做到整齐又富含情调,强化引导作用。植物选择以遮阴、观赏为主,最好采用对称种植乔木,乔木选择可采用多花而无飞毛,种类多而个性突出的树种。一条路,甚至一段路都可选择一、二个花木作主体,如合欢、樱花、紫薇、丁香做某一路的主体基调,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小道。校园内以丁香为主的丁香路,春季丁香盛开,一路丁香一路香,紫白相问一路彩,给校园增景添彩,成为校园内一处诱人的景胜。
(三) 教学楼或办公楼附近公共开放空间
职业院校的教学楼和办公建筑内部结构、功能相对单一,是教室与实训场所的聚集地,空间利用紧凑且频繁,使得人群向建筑物周围的外部扩散成为必然,完善建筑物周边的公共场所环境是一种很好的压力缓冲和精力弥补。
教学楼多为坐北朝南的低层建筑,楼层多为8层以下。其前、后的花园式绿化应充分考虑室内的通风采光。靠近教学楼的阳面可以设花坛,配置矮小灌木或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高度以不超过窗户为度。在教学楼5m以外,方可栽植乔木,教学楼东、西两侧4m外可种植乔木,并结合垂直绿化,以遮挡夏、秋季烈日直晒。教学楼与运动场之间多植常绿、少植落叶乔、灌木、起到隔离视线、降低噪声的效能,减小来自运动场上的吵杂声。花木配置,少植或不植带刺、有毒的植物。
(四)主题小广场和小游园
主题小广场和小游园由于注入了校园文化,从而变得生动、吸引人。每间职业院校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通过校园景观来识别和诠释职业特色是校园设计的目标之一。标志性的空间总是很引人入胜的,师生对于她们的高度利用随处可见。
对于主题广场环境来说,花园式景观设计时多要注重立意,突出环境感染力,“有意无景,形同说教;有景无意,格调不高”,寓教于景、环境育人显得更为重要。中国古典园林非常讲究意境美,现代社会也公认园林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设计常追求“神仪在心,意在笔先”和“情因景生,景为情造”。例如校园休闲绿地平面构图常采用方和圆的组合,小品设计常从引导学生做人、做学问和鼓励学生勇攀技能本领的高峰等方面寻找创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会运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满天下”等,不胜枚举,但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设计时应从构思立意入手,创造能够产生积极作用的环境氛围,使广大师生从环境中也能受到职业教育“德高立身、技高立业”的启迪,从而激发立志成才的信心和决心。
(五)体育运动场空间
体育运动区不但为学生提供体育活动的场地,还起着举办集会、开办展览、举行演讲等功能,是学生沟通交流的大型公共空间,但目前职业院校学生数量不断增高,人均土地利用面积紧缩,仅存的有限运动空间规划要结合学校实际,做到功能最大化发挥[3]。
对于运动区的花园式景观设计,以不影响活动为准则,尽最大可能地供给运动面积,绿化以乔木为主,常绿与落叶有致地配置,少设或不设花坛、绿篱。在跑道内侧,禁止种植乔木、灌木,一般只种植草皮。在跑道外侧大多是单、双杠、肋杆、爬杆、滑梯、乒乓球台等其它体育设施,地面可硬化或简单处理,以不植草皮为上策,其绿化重点在不影响运动视线的前提下种植乔木,给在活动的学生提供夏秋遮荫的场所。
四、结语
校园景观如诗如画,需要师生精心去读、去品味、去体验。如何在职业院校的景观规划中营造出人性化、适宜的公共空间,将学生与技能的接收距离、师生的心灵距离,缩短再缩短,是研究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伟韬,高校校园公共交往空间调查与分析[J],北方园艺2008(6):141-143.
[2] 习青华,浅谈花园式校园的规划与设计理念[J],现代园艺,2009(2):23-24.
[3] 李冠涛,校园绿地规划探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81-82.
作者简介:李昳乐,女,河南洛阳人,2008年6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供职单位:广东清远市技师学院,研究方向:室内外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