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智力结构的改变,发展学生智力。总之,通过美的渗透,使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关键词]美育;渗透;审美观;身心和谐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按照美的要求,造就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造就一个将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优良的性格、丰富的知识、文明的行为、健美的体魄融于一身的人,即造就出一个美的人。因此,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自然应将美育渗透于教学之中。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经验证明:美育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促进智力结构的改变,发展学生智力。1、美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语文教学根据不同的文体,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审美层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体味、品评、理解。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从表层对美的感知达到领悟理解,从而使学生在艺术审美的层次上理解课文,既深化审美教育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2、美育有利于调整教学情绪和学习心理。语文教育和审美教育同步进行,能诱发学生热爱语文、学习语文、探索语文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语文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3、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主要包括正确的审美观点客观的审美标准,高尚的审美理解,健康的审美趣味。总览全套语文教材,就是一个璀璨的世界,每篇课文都闪烁着美的色彩,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向人们展现了美的各种形态。所以,语文教师要用美的观点,把这些美的人景事物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美育时,能发现美,欣赏美,并从中晓理悟道,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语文课要用“美”吸引学生,这是肯定的,那么如何在课文中实施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指导学生“美读”,体现美育的情感性
自古以来,朗读就是人们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是我们祖先的一个明智而主要的教学手段。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更高层次上审视和规范朗读数学,我们应用心理学理论来认识,指导朗读数学,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在依据,找到学生得到思想收获、感情触动的心理变化轨迹,从而将语文中无声蕴情的文字化为声色洋溢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扣击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思想与感情的共鸣,进入最理想的吸取知识的心理状态。同时,为使朗读达到更丰富、更完美的表情达意,言志传神的要求,教师还应充分挖掘朗读文本所蕴涵的美学因素,在更高、更深远的意义上向美学的高度延伸、以意美、情美、音美的巨大能量感化学生,让学生获取最美的熏陶和欣赏能力的提高。美读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入于耳,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多方面地感知作平的内容,获得初步的审美享受。
二、引导学生“遵路”,突出美育的形象性
作为教材的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往往是隐藏在艺术形象之中,给人们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也有的是蕴涵在生动逼真的意境之中。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美和形象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与美感。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遵循文章思路,捕捉文章中的艺术形象,景物形象以及真人真事。只有这样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
三、带领学生“入境”,贯彻美育的想象性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作者写文章,胸中必有一个境,即一定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因素,作品写出来总有饱醮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新描写的特定意境,使学生以下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以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头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来。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审美情景,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面创设与课文中相同的情景,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展开想象,联想,这样课文中的知识就会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逐步清晰起来,进入审美境界。
四、指点学生“悟神”,强调美育的愉悦性
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愉悦感是一种自由的舒畅的感受。我们在读朱自清的《春》时,那嫩绿的春草图,春意盎然的迎春图,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无不说明:美育不像其他教育那样带有规范性,强制性和压迫感,而是让人无拘无束,自觉自愿。出于对美的渴望和向往,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要,不夹杂个人的功利目的,完全摆脱了物质欲念的追求,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审美的愉悦性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因此要充分运用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的时代需要美,我们的生活需要美,我们的心灵需要美,所以,我们要陶冶美的心灵,酿造美的甘泉,播下美的种子。我确信,语文教学如果有美育的清泉,就一定能绽开心灵之花,结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美之果。
作者简介:马晓琴(1975—)女,山西大同人 ,本科,职称:小教一级,工作单位:山西应县下社中心校。